桃儿七的研究进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桃儿七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桃儿七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解决途径,特别介绍了通过引种栽培、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和内生菌发酵等生物技术手段生产鬼臼毒素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解决桃儿七资源短缺问题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对促进桃儿七进一步研究开发,实现桃儿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桃儿七;鬼臼毒素;化学成分;组织培养 桃儿七( 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是小檗科鬼臼亚科桃儿七属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的云南、四川、陕西、甘肃、西藏、湖北,在国外的印度、尼泊尔等地也有分布。其根、根茎、叶和果实均是民间草药,是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药用植物,我国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鬼臼的陈述,历来主要用于蛇咬伤、痈疖肿毒、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及气管炎等。由于桃儿七根和根茎中有含量较高的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是合成VP16 (依托泊苷)和VM26(特尼泊苷)等多种抗癌药物的前体,同时也是治疗皮肤癌和性病尖锐湿疣的首选药物。近年来,由于过度的采挖使原本稀少的野生桃儿七植物资源濒临灭绝,现已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并被《中国红皮书》收录。 生物学特性 桃儿七生于海拔2700-4500米的高山地区,适于寒冷而湿润、夏季低温多雨、冬春干冷的气候,主要以自花授粉为主,偶尔也进行异花授粉。高30~ 90cm;根状茎粗壮,结节状横走;不定根多数,长达30cm以上,直径2~ 3mm,红褐色或淡褐色;茎直立,基部具抱茎的鳞片,上部有1~ 3叶,叶片上有深浅大小各异的色斑;叶片心脏形,长13~ 20cm,宽16~ 30cm,3~ 5深裂几达基部,顶生裂片3浅裂,侧生裂片2中裂,小裂片先端渐尖,边缘具尖锯齿,下面被柔毛。两性花单生,6基数,单生茎端,先叶开放;萼片早落;花瓣有白色、粉红色、红色、玫瑰红色、深红色、紫红色各种色彩,倒卵状长圆形,外轮大,内轮较小,张开;雄蕊长约6~ 9mm,花药线形,长药3~ 6mm,具四合花粉;子房1室,生多数胚珠。浆果卵圆形,熟时红色,长4~ 9cm,直径2~ 5cm;种子多数。在一般条件下,由种子萌发的桃儿七植株需要5-6年的时间方可性成熟进行有性生殖,每株平均产60粒种子,多者可达180粒。营养条件良好时,桃儿七也可以通过根茎进行营养繁殖。桃儿七通常5月中上旬出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花,8-9月果实成熟。 2.化学成分 桃儿七的根及根茎中主要含有木脂素类、黄酮类、皂苷、多糖及蹂质等化学成分。主要木脂素类为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去甲鬼臼毒素(demethylpodophyllotoxin)、鬼臼苦素(picropodophyllotoxin)、去氢鬼臼毒素(dehydropodophyllotoxin)、鬼臼毒酮(podophyllotoxone)、去氧鬼臼毒素(deoxypodophyllotoxin)、异鬼臼苦酮(isopioropodophyllone) 、4一去甲鬼臼毒酮(4-demethylpodophyllone)、山荷叶素(diphyllin)。桃儿七的茎叶中也含有少量的鬼臼毒素[6]。廖矛川和肖培根等[1]从桃儿七地上部分分离得到鬼臼毒素、去甲鬼臼素、鬼臼苦素、鬼臼毒酮、异鬼臼苦酮、4一去甲鬼臼毒酮、山荷叶素、a-足叶草素、B-足叶草素等化合物。黄酮类成分主要为槲皮素(quercetin)和山奈酚(kaempferol)及其苷类等。尚明英[2]等首次从小叶莲中分离并鉴定出6个化合物,除鬼臼木脂素类化合物外,三个其他成分为:8一异戊烯基山奈酚(8-prenylkaempferol)、柠檬酚(citrusinol)及B-谷甾醇。桃儿七果实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1,C含量均高于多数水果;含有18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3.7~4.3%,其中含量较高的有门冬氨酸、亮氨酸和撷氨酸;所含九种微量元素中铁、锌、铜、锰含量很高[3]。 3.药理作用 3.1抗肿瘤生物活性 桃儿七木脂素类化合物普遍具有抗肿瘤生物活性,其中代表性的成分为鬼臼毒素,一直引起国内外药学界的普遍关注。鬼臼毒素作为一种天然的木脂素类次生代谢物质,具有与秋水仙素(colchicine )类似的功能,对于抑制细胞的生长具有很好的功效。40年代,Kaplan证实了鬼臼树脂对肿瘤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4]。张晓文[5]等在无菌条件下,取生长良好呈乳白色的瘤液,按一定比例稀释成215 x 1010L-1的瘤细胞液,每只小鼠右侧腋部皮下接种0.2mL,之后随机分组,每组10只,次日开始腹腔注射给药。结果表明GP-7对S180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 3.2抗病毒活性 临床实验表明鬼臼毒素外用时,通过抑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细胞的分裂增生,使之坏死脱落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