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组群”模式 打造特色课堂——简论“活动单导学”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doc

建构“组群”模式 打造特色课堂——简论“活动单导学”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PAGE .. 建构“组群”模式 打造特色课堂 ——简论“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如皋实验小学 沙建华 什么是“组群”模式 所谓“组群”模式,就是在坚持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下,改变传统教学中以“人”为单位的“人群”教学模式中只见“人”不见“群”,结果既不能培养“人”,又不能培养“群”的低效甚至无效教学模式,实现以凸显“组”为单位的“组群”教学模式,做到以“组”发展带动“群”发展,以“群”发展催生“人”发展,达到“组”、“群”、“人”和谐发展、良性循环的有效、直至高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为什么要构建“组群”模式 1.改良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是“三个和尚没水吃”,信奉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其本质就是只见“人”不见“群”的文化。正是这种文化的影响,才导致了“每一个中国人几乎拼得过全世界每一个他国人,但是一群中国人往往拼不过一群他国人”的当代中国人形象。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注重个体价值、无视群体价值。当然,个人独立的文化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但是群体的价值同样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所以,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实施改良。 2.改革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 传统中国教育的课堂,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人人同步发展、个个优秀学习的教学状态。然而实践证明,这种只见“人”、不见“群”的教学模式,追求的是个个优秀,结果形成的反而是全面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教学走向的是高耗低效的恶性循环。所以,在进一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彻底摒弃这种传统的以“人”为单位的同步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并创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真正走向低耗高效之路。 3.顺应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30年前改革开放到今天,我国顺利、快速走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效之路,固然与党和国家的系列政治、经济政策密切相关,但无可否认,在一系列方针政策中,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当我们今天冷眼看社会、看孩子的时候,我们又必须看到,“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之下,今天的“独二代”已经开始渐渐入学时,他们在“非常6+1”的家庭环境下成长期来的“唯我独尊”的过度自我、自主、自尊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面对这一社会问题,学校教育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忘“我”、学会利他,并在忘我和利他中学会交往、学会认识集体的力量、学会让自己成为集体的成员。于是,“组群” 4.弘扬中国当代先进精神文化的需要 当中国经济社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当中国人民走上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活坦途,人们传颂的已经不再仅仅是英雄的个人,人们颂扬的更有辉煌30年且至今仍然熠熠生辉的双百人物——“中国女排”,这是80年代成长期来的一代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有杨利伟为首的一批中国“航天英雄”……他们代表的是团队文化、是集体文化、也是“组群”文化,这种文化才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更是今天的教育人必须大力弘扬和努力传承的主体文化。基于此,“组群”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5.跟进当代世界社会发展潮流的需要 当代世界,社会发展进入地球村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速,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日新月异,“创新”成为全球发展的主题。然而,今天的“创新”主体还是传统的主体吗?有一个统计可以回答:“诺贝尔奖”颁奖100多年来,前30多年获奖者是个体为主、团体少见,中间30年获奖者个体与团体参半,近30年来则是个体少见、团体多见。这一统计告诉我们,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体的创新,更加呼唤团体、集体、组群的创新、创造!因为一颗菜花的灿烂怎能敌一片菜花的风景灿烂。这就是“组群”发展的力量和价值。 三、怎样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群”模式?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我们如皋教育人在学习当今引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潮流的洋思模式、衡水模式、杜郎口模式之后,深入推进有效教学背景下产生的具有如皋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从思想设计的诞生到区域的全面推进,在发展速度和规模上大大超出了一般改革模式。无可否认,这里有如皋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推动,但同样无可否认,这与该模式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有着本质的联系。所以,本着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通用为个性、化理论为实践的原则,本文重点就小学数学学科领域实施“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构建“组群”特色课堂的若干问题浅谈个人的认识,挂一漏万在所难免,祈望方家同仁批评指正。 所谓小学数学学科的“活动单导学”模式,是指以“小学数学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促进生命在数学活动中健康成长的过程。所以,在“小学数学活动单导学”模式中存在四个核心概念,即: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活动、小学数学活动单、导学。所以,构建“小学数学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特色课堂,必然就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