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我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题笔记.doc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格式 专业整理 知识分享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复习笔记1   第一章 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 上古歌谣   识记:   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   《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筮辞)   理解:   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 神话传说   1.神话及其产生   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   简单运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综合运用:   ①中国神话的特征   (1)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变化和成型。   ②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一方面,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另一方面,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   1.识记:《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又称《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尊为“经”。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分为十五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40篇。(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2.《诗经》的收集和编定   识记:   ①采诗说。(汉代学者)   ②献诗说。(产生于先秦时期)   ③删诗说。(汉代“孔子删诗”说,司马迁提出)   理解: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意义。   (最早明确地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以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正声,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缘于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3.《诗经》的流传   识记:《诗经》在先秦时代的三个作用。   一是在祭祀、宴享时奏唱,二

文档评论(0)

xfnz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