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波就叫做地震波。分类:横波和纵波(s波和p波)横波和纵波的对比:地震波的类型传播速度所能通过的介质共同特征横波(s波)慢只能通过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介质的性质的改变而改变纵波(p波)快能够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想一想!!!地震发生时,站在地面上的人最先感觉到上下震动还是左右摇晃?如果是坐在船上的人呢?读图“1-2-2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思考下列问题: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请问地球内部主要有哪几个不连续面?分别在地下哪个深度?2.依据这几个不连续面,可以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哪几个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33km2900km1.地壳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是连续的吗?厚度变化是怎么样的?2.岩石圈与地壳是不是一个概念?他们的范围分别是怎么样的?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那几个圈层?分别有什么特点?2.地球的自然环境由哪些圈层组成?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岩石圈由岩石组成;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花岗岩地貌玄武岩地貌沉积岩1.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2.主要的沉积岩有哪些?他们的成因都一样吗?3.为什么说沉积岩能够很好的反映历史?岩层和化石为什么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风、流水、冰川、海浪等裸露岩石沉积岩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岩形成: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变质岩。常见原岩与变质岩的关系大理岩板岩片麻岩石灰岩页岩花岗岩三大类岩石的对比分类重要特征成因典型岩石岩浆岩侵入岩质地较坚硬,晶体颗粒较大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喷出岩常具有气孔岩浆喷出地表(火山活动)冷却凝固而成玄武岩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外力作用石灰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具有片理结构,重结晶作用明显变质作用大理岩。板岩、片麻岩岩石圈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活动一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变质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冷却凝固重熔再生重熔再生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技巧岩石类型判读(1)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2)两个箭头指向沉积岩和变质岩(3)三个箭头指向岩浆变质作用沉积岩变质岩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岩浆岩重熔再生喷出侵入重熔再生岩 浆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①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内部热能出现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太阳能重力能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1.两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对地表形态起作用2.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主导3.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外力作用只是对地表形态起着“修饰”作用板块构造学说1.岩石圈由板块构成,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2.板块是不断运动的3.板块相对运动引起的碰撞或张烈形成的地貌形态板块的相对运动形成的地貌板块相对移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边界类型张烈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生长边界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高俊山脉和巨大高原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系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海沟、岛屿、海岸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海沟、安第斯山脉等等消亡边界1.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之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之为构造地貌,最常见的构造地貌有褶皱和断层褶皱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褶皱。背斜和向斜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背斜、向斜的判断2.从岩层新老关系看背斜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1.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新老老新新老背斜和向斜形成的地貌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地形倒置)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者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够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上升岩块(一般形成山地)下降岩块(一般形成谷地)华山西山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背斜——储油构造向斜——储水构造两类地质构造的对比地质构造成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