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开题报告(可编辑).docx

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开题报告(可编辑).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随着当今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有关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逐渐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之一。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治理结构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产权基础,它决定着所有权与控制权分配的比例关系,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盈利能力。由此可见,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和盈利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国内外学者对股权结构指标选取的不一致,研究结论存在很大差异。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股票市场改革之后基本上实现了股票的全流通,以前的一些研究结论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时代背景了。因此,以前的一系列研究结果对于当今企业的公司治理的指导意义不大。本文将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以股票全流通为背景,从行业角度切入主题,通过对医药制造业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盈利能力的相关性,以期对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有所帮助。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由于国内外学者对股权结构的研究变量选取的不一致,从而导致了他们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的差异。 2.1 国外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研究 现代对股权结构的研究最早要追溯到Berle和Means(1932)的《现代企业与私有产权》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研究的范式,指出了分散的股权结构对盈利能力具有不利的影响,会削弱企业经营者去追求最大利润的动机,他们认为当经理人员只拥有很少股权且股权分散时,公司资源可能被调度来最大化经理人员的利益而不是股东的利益。 理论界对企业价值与经理所拥有股权之间关系的正式研究始于Jensen 和 Meckling(1976)在《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一文中将股东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司内部股东,另一类是公司外部股东,他们指出公司内部持股股东与外部股东利益存在不一致,但是随着经理人员持股比例的增加,双方利益将会向趋同的方向发展,企业盈利能力会随内部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Grossman和Hart1980发现由于可能存在“搭便车”现象,分散的股权结构不利于股东对管理者实施有效的监督,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 Demsetz1983认为,股权结构是企业内部的个人或机构股东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股票市场上进行股票交易而形成的自然结果。因此,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应该存在系统性对应关系。随后Demsetz和Lehn(1985)选取美国511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以股权集中度作为被解释变量,盈利能力指标作为解释变量,通过回归发现,盈利能力与股权集中度指标之间不存在线性回归关系。 Shleifer和Vishny(1986)最早指出,股价上涨带来的财富,使大股东认识到监督管理层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措施来克服股权高度分散所引发的“搭便车”问题,而且大股东在某些情况下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解决了外部股东和内部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而股权集中型公司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 Morek,Shleifer和Vishny(1988)通过对《财富》500强中的371家企业进行研究,其结论与Demsetz和Lehn 相似,即在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 Stulz(1988)建立模型得出结论,即企业盈利能力最初随着内部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而后开始下降,即盈利能力与内部股东持股比例之间存在曲线关系。 McConnell和Servaes(1990)认为企业盈利能力是其股权结构的函数,盈利能力随着内部股东持股比例的不断上升,并在内部股东持股比例达40%~50%时实现最大,然后逐渐下降。 Myeony-Hyeon Cho(1998)通过《财富》500家制造业公司的数据整理得出公司股权结构因区间不同而使企业盈利能力不同,当内部股东拥有股权比例在0~7%,7%~38%以及38%以上的三个区间时,企业盈利能力分别随着内部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减少、增加。 La Porta等(1999)认为股权分散程度与企业盈利能力成反向相关。他认为:如果控股股东和外部小股东之间出现利益不协调,两者之间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利益冲突。控股股东可能会以牺牲小股东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身利益。 Edwards和Weichenrieder(1999)以德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的结论表明,股权集中所带来的监督效应及因现金流量索取权增加而减少的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害,明显超出伴随控制权增加而产生的控制权私利。因此说明股权集中有利于企业的盈利能力。 Mock,Nakaamu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