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诸子百家—论语集注 (宋)朱熹.pdfVIP

古典文学-诸子百家—论语集注 (宋)朱熹.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论语序说 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 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 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隐 云:“一本作委吏,与孟子合。”今从之。为司职吏,畜蕃息。职,见周礼牛 人,读为樴,义与杙同,盖系养牺牲之所。此官即孟子所谓乘田。适周,问 礼于老子,既反,而弟子益进。昭公二十五年甲申,孔子年三十五,而昭公 奔齐,鲁乱。于是适齐,为高昭子家臣,以通乎景公。有闻韶、问政二事。 公欲封以尼溪之田,晏婴不可,公惑之。有季孟吾老之语。孔子遂行,反乎 鲁。定公元年壬辰,孔子年四十三,而季氏强僭,其臣阳虎作乱专政。故孔 子不仕,而退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九年庚子,孔子年五十一。公 山不狃以费畔季氏,召,孔子欲往,而卒不行。有答子路东周语。定公以孔 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则之,遂为司空,又为大司寇。十年辛丑,相定公 会齐侯于夹谷,齐人归鲁侵地。十二年癸卯,使仲由为季氏宰,堕三都,收 其甲兵。孟氏不肯堕成,围之不克。十四年乙巳,孔子年五十六,摄行相事, 诛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鲁国大治。齐人归女乐以沮之,季桓子受之。 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行。鲁世家以此以上皆为十二年事。适卫,主于 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孟子作颜雠由。适陈,过匡,匡人以为阳虎而拘之。有 颜渊后及文王既没之语。既解,还卫,主蘧伯玉家,见南子。有矢子路及未 见好德之语。去适宋,司马桓魋欲杀之。有天生德语及微服过宋事。又去, 适陈,主司城贞子家。居三岁而反于卫,灵公不能用。有三年有成之语。晋 赵氏家臣佛肸以中牟畔,召孔子,孔子欲往,亦不果。有答子路坚白语及荷 蒉过门事。将西见赵简子,至河而反,又主蘧伯玉家。灵公问陈,不对而行, 复如陈。据论语则绝粮当在此时。季桓子卒,遗言谓康子必召孔子,其臣止 之,康子乃召冉求。史记以论语归与之叹为在此时,又以孟子所记叹辞为主 司城贞子时语,疑不然。盖语孟所记,本皆此一时语,而所记有异同耳。孔 子如蔡及叶。有叶公问答子路不对、沮溺耦耕、荷莜丈人等事。史记云:“于 是楚昭王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而陈蔡大夫发徒围之,故孔子绝粮于 陈蔡之间。”有愠见及告子贡一贯之语。按是时陈蔡臣服于楚,若楚王来聘 孔子,陈蔡大夫安敢围之。且据论语,绝粮当在去卫如陈之时。楚昭王将以 书社地封孔子,令尹子西不可,乃止。史记云 “书社地七百里”,恐无此理, 时则有接舆之歌。又反乎卫,时灵公已卒,卫君辄欲得孔子为政。有鲁卫兄 弟及答子贡夷齐、子路正名之语。而冉求为季氏将,与齐战有功,康子乃召 孔子,而孔子归鲁,实哀公之十一年丁巳,而孔子年六十八矣。有对哀公及 康子语。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乃叙书传礼记。有杞宋、损益、 从周等语。删诗正乐,有语大师及乐正之语。序易彖、系、象、说卦、文言。 有假我数年之语。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弟子颜回最贤,蚤 死,后惟曾参得传孔子之道。十四年庚申,鲁西狩获麟,有莫我知之叹。孔 子作春秋。有知我罪我等语,论语请讨陈恒事,亦在是年。明年辛酉,子路 死于卫。十六年壬戌、四月己丑,孔子卒,年七十三,葬鲁城北泗上。弟子 皆服心丧三年而去,惟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孔子生鲤,字伯鱼,先卒。 伯鱼生急,字子思,作中庸。”子思学于曾子,而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 何氏曰:“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别有问王、知道,凡二十二篇,其二 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古论出孔氏壁中,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 有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程子曰:“论语之书,成于有 子曾子之门人,故其书独二子以子称。”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 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 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 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程子曰:“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 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读论语孟子法 据清仿宋大字本补。 程子曰:“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 矣。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 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 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程子曰:“凡看文字,须先 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未有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