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聊斋志异青蛙神
Lingnan University
Digital Commons @ Lingnan University
神話與文學論文選輯 Collection of Theses on
2008-2009
Myth in Literature
2009
從《聊齋誌異.青蛙神》看文學對蛙神
話的吸收、轉化與以意創造
Wing Sze LAU
Lok Ting LO
Follow this and additional works at : .hk/chin_proj_4
Recommended Citation
劉詠詩、羅樂庭 (2009) 。從《聊齋誌異.青蛙神》看文學對蛙神話的吸收、轉化與以意創造。輯於《神話與文學論
文選輯 2008-2009 》(頁55-70) 。檢自: .hk/chin_proj_4/7
This Article is brought to you for free and open access by the 神話與文學論文選輯 Collection of Theses on Myth in Literature at Di ital Commons
@ Lingnan University. It has been accepted for inclusion in 2008-2009 by an authorized administrator of Di ital Commons @ Lingnan University.
從《從 《聊齋誌異聊齋誌異 ‧青蛙神‧青蛙神 》看》看文學對蛙神話文學對蛙神話
從從 《《聊齋誌異聊齋誌異 ‧‧青蛙神青蛙神 》》看看文學對蛙神話文學對蛙神話
的吸收的吸收 、轉化與以意創造、轉化與以意創造
的吸收的吸收 、、轉化與以意創造轉化與以意創造
劉詠詩 劉詠詩 羅樂庭羅樂庭
劉詠詩劉詠詩 羅樂庭羅樂庭
一、一 、 前言前言
一一 、、 前言前言
中國蛙神話並不限於中原地區及南方地區,藏族地區、北方少數民族也流
128
傳著各種形態的蛙神話及其變體、變異的民間文學作品 。在考古的發現中,
彩陶蛙紋的分佈地區廣泛,從中原綿延至西北,如:河南省澠池縣的仰韶村、
陝縣的廟底溝、陝西省華陰縣的西關堡、臨潼縣的姜寨、甘肅省的馬家窯、青
海省樂都縣的柳灣等129 ,可見中國的蛙崇拜出現很早,且出現於不同的地區。
文學創作雖然為文學家天馬行空的想像,但也往往能表現當時社會的一些文
化、習俗,故本文欲借《聊齋誌異‧青蛙神》討論文學作品對蛙神話的吸收、
轉化與以意創造。
二、二 、 蛙神話蛙神話
二二 、、 蛙神話蛙神話
「圖騰一詞原屬美洲印第安阿吉布窪的方言,意為他的族,處於氏族社會
的原始人,以一定的動植物或無機物作氏族組織的名號,此物即奉為氏族的圖
騰」130 。圖騰的文化意義在於它是一個氏族及一血緣的象徵,對原始人來說,圖
騰的意義是血緣的旗幟131 。以稻作經濟為主的壯族為例,蛙崇拜是一種與農業
有關的動物崇拜,在壯族民間尚未發現蛙跟人的感生神話,未能發現壯族先民
與蛙的血緣關係,沒有以蛙為標誌的徽號 132 ,故壯族的蛙崇拜不是一種圖騰崇
拜。其實,在不同的地區也有蛙崇拜,祭祀主題傾向也不一定相同。海南島黎
族認為蛙是他們的始祖,乃祖先崇拜﹔在西域的藏族,蛙祭祀有祈子的意義,
乃生殖崇拜﹔廣東潮汕地區把蛙稱為田西元帥,是戲神,乃宗師崇拜﹔在臺灣
省北竿鄉各廟視蛙為鐵甲將軍,有驅逐邪祟的作用,乃趨吉避凶的主題133 。故
128潛明茲:《中國神話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頁360 。
129同上,頁 353 。
130 傅道彬:《中國生殖崇拜文化論》(武漢: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