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传世名著—传世名著百部—(第52卷)清代学术概论 郭超、夏于全.pdfVIP

古典文学-传世名著—传世名著百部—(第52卷)清代学术概论 郭超、夏于全.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名著通览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舞台上,梁启超是一位集政治家与学 问家于一身的显赫人物。从戊戌维新到护国战争,他演出过一幕幕有声有色的 政治话剧;从万木草堂到清华研究院,他又留下了一篇篇有血有肉的理论著述。 《清代学术概论》就是梁启超的一部力作。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生于公元1873 年 (清同治十二年),卒于公元1929年。少年梁启超聪慧过人,11岁中秀才, 17岁中举人。1890年,拜康有为为师,受业于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 在康有为的教育熏陶下,梁启超接受了今文经学的思路和学风,又于国学 书籍外读了许多由传教士翻译的西学著述,这使他学问大长,眼界大开,由追 求功名的少年士子,成长为忧国忧民的维新派志士。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与日本签订屈辱的 《马关条约》。他悲愤填膺,追随康 有为集合18省千余名举人,上书光绪帝,提出 “拒和”、“迁都”、“变法”三项 要求。此后,梁启超便走上了职业政治家的道路。1896年 (清光绪二十二年), 任 《时务报》总撰述,积极鼓吹维新;1897年 (清光绪二十三年),任长沙湖 南时务学堂总教习,培养了林圭、蔡锷等一批出色人才; 1898年 (清光绪二十四年),奉命进总理衙门查看章奏,直接参与策划新 政。 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主编 《清议报》、《新民丛报》,发表大量文 章,广泛介绍西学,继续鼓吹改良。其文半文半白,半雅半俗,笔带情感,言 甚畅达,呼风吹雨,惊心动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极大的煽动性,因而脍炙 人口,风靡一时。但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崛起,他的思想巳渐趋保守。 自1905年 (清光绪三十一年)起,梁启超与革命派分别以《新民丛报》和 《民报》为阵地,展开持续数年的大论战,其改良主张受到革命派的尖锐批判。 同时,他又积极参与策划清末立宪运动,主张以日本和英国的宪政为蓝本,建 立中国的君主立宪政体。辛亥革命后,梁启超于1912年结束流亡,返回祖国, 受到热烈欢迎。1913年,他被推为进步党领袖,支持袁世凯专权。但当袁世凯 称帝的野心暴露后,他又毅然参与策动讨袁的护国战争。1917年,梁启超宣布 退出政治舞台,开始专门从事学术活动。1918年底至1920年初,游历欧洲,深 受欧陆人文主义影响。自1920年起,任教于清华研究院,以著述、讲学终其晚 年。 梁启超学兼中西,才贯古今,文思敏捷,著述甚勤。有人作过统计,他生 平之文字,约在1400万字内外。其著述结集,以林志钧所编 《饮冰室合集》(中 华书局1932年出版)收录最富,篇幅最大,计40册,148卷,900万字。梁启 超的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史叙论》、《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论中国 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先秦政治思想史》、《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 学术史》、《欧游心影录》等。 《清代学术概论》,是梁启超于1920年初旅欧回国后所完成的。当时,蒋 方震写了 《欧洲文艺复兴史》一书,请梁启超为之作序。梁启超觉得,泛泛为 一序,无以益其善美,不如取中国历史中类似之时代相印证,从中比较彼我短 长,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于是,他借题发挥,对比中西文化,对中国近300年 学术史作了一番议论。哪知,下笔不能自休,短短几天功夫,竟成六万言之文, 与蒋著的篇幅差不多,只好独立成书,名曰 《清代学术概论》。 该书先以 《前清一代思想界之蜕变》为题,连载于1920年出版的 《改造》 第3卷第3、4、5期。192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后收入中华书局出 版的 《饮冰室合集》。1954年中华书局又用 《饮冰室合集》本重印单行本。 《清代学术概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突破了传统学术史以“学案”为 框架的体例,而以 “时代思潮”为主轴来阐述有清一代学术思想。在该书开篇, 梁启超即言:“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 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始焉 其势甚微,几莫之觉,浸假而涨——涨——涨,而达于满度,过时焉则落,以 渐至于衰熄。凡 ‘思’非皆能成‘潮’;能成 ‘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 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凡 ‘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 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清代学术概论》,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1页。 下引该书,只注页码)认为只有从时代思潮入手,才能真正把握住一时代学术 思想的本质内容、流变规律和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