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16 雨 中 的 人 生
倡,实在离奇得厉害。查野蛮人有以人为牺牲祈求丰年及种
种福利的风俗,正是同一用意。然在野蛮人则可,以堂堂校
长而欲牺牲吴上将以求天降福利于教育界,则 “将何以训练
一般之青年也乎,将何以训练一般青年也乎”!
1924年 12月
雨 中 的 人 生 17
唁 辞
昨日傍晚,妻得到孔德学校的陶先生的电话,只是一句
话,说:“齐可死了—— 。”齐可是那边的十年级学生,听说
因患胆石症 (?)往协和医院乞治,后来因为待遇不亲切,改
进德国医院,于昨日施行手术,遂不复醒。她既是校中的高
年级生,又天性豪爽而亲切,我家的三个小孩初上学校,都
很受她的照管,好象是大姊一样,这回突然死别,孩子们虽
然惊骇,却还不能了解失却他们老朋友的悲哀,但是妻因为
时常往学校也和她很熟,昨日闻信后为茫然久之,一夜都睡
不着觉,这实在是无怪的。
死总是很可悲的事,特别是青年男女的死,虽然死的悲
痛不属于死者而在于生人。照常识看来,死是还了自然的债,
与生产同样地严肃而平凡,我们对于死者所应表示的是一种
敬意,犹如我们对于走到标竿下的竞走者,无论他是第一着
或是中途跌过几交而最终走到。在中国现在这样的状况之下,
“死之赞美者”( )的话未必全无意义,那么 “年
Peisithanatos
华虽短而忧患亦少”也可以说是好事,即使尚未能及未见日
光者的幸福。然而在死者纵使真是安乐,在生人总是悲痛。我
们哀悼死者,并不一定是在体察他灭亡之苦痛与悲哀,实在
多是引动追怀,痛切地发生今昔存殁之感。无论怎样地相信
神灭,或是厌世,这种感伤恐终不易摆脱。日本诗人小林一
18 雨 中 的 人 生
茶在 《俺的春天》里记他的女儿聪女之死,有这几句:
“……她遂于六月二十一日与蕣华同谢此世。母亲抱着死
儿的脸荷荷的大哭,这也是难怪的了。到了此刻,虽然明知
逝水不归,落花不再返枝,但无论怎样达观,终于难以断念
的,正是这恩爱的羁绊。 〔诗曰:〕
露水的世呀,
虽然是露水的世,
虽然是如此。”
虽然是露水的世,然而自有露水的世的回忆,所以仍多
哀感。美忒林克在 《青鸟》上有一句平庸的警句曰 “死者生
存在活人的记忆上。”齐女士在世十九年,在家庭学校,亲族
友朋之间,当然留下许多不可磨灭的印象,随在足以引起悲
哀,我们体念这些人的心情,实在不胜同情,虽然别无劝慰
的话可说。死本是无善恶的,但是它加害于生人者却非浅鲜,
也就不能不说它是恶的了。
我不知道人有没有灵魂,而且恐怕以后也永不会知道,但
我对于希冀死后生活之心情觉得很能了解。人在死后倘尚有
灵魂的存在如生前一般,虽然推想起来也不免有些困难不易
解决,但因此不特可以消除灭亡之恐怖,即所谓恩爱的羁绊
也可得到适当的安慰。人有什么不能满足的愿望,辄无意地
投影于仪式或神话之上,正如表示在梦中一样。传说上李夫
人杨贵妃的故事,民俗上童男女死后被召为天帝侍者的信仰,
都是无聊之极思,却也是真的人情之美的表现:我们知道这
是迷信,我确信这样虚幻的迷信里也自有美与善的分子存在。
这于死者的家人亲友是怎样好的一种慰藉,倘若他们相信
雨 中 的 人 生 19
—— 只要能够相信,百岁之后,或者乃至梦中夜里,仍得与
已死的亲爱者相聚,相见 !然而,可惜我们不相应地受到了
科学的灌洗,既失却先人可祝福的愚蒙,又没有养成画廊派
哲人 ( )的超绝的坚忍,其结果是恰如牙根里露出的神
Stoics
经,因了冷风热气随时益增其痛楚。对于幻灭的现代人之遭
逢不幸,我们于此更不得不特别表示同情之意。
我们小女儿若子生病的时候,齐女士很惦念她;现在若
子已经好起来,还没有到学校去和老朋友一见面,她自己却
已不见了。日后若子回忆起来时,也当永远是一件遗恨的事
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