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力系统融合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发展智能电网的关键-远光软件
远光软件共建共享能源互联
能源互联网 哪个是未来的场景风口?
本文根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委会副主任刘建明教授的主题演讲整理而成,内容版权归刘建明教授所有。
作者介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委会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武汉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际大电网组织(CIGRE)会员。在电力行业工作超过30年,近年先后主持完成了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物联网等方面4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研究项目。
用什么技术贯穿智能电网时代的未来?
智能电网技术是世界能源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是承载能源革命的基础平台。电力系统融合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成为发展智能电网的关键。那么,信息通信技术对智能电网的支撑如何贯穿到电力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呢?
发电环节:应用于电力市场交易、环保管理、水情预报与水库调度、运行监控、新能源并网接入、购电决策分析、风电/光伏预测。
输电环节:应用于输电生产管理、安全监督、可靠性巡检、输电走廊保护、现场作业管理、数字化勘测、状态检修、输电监测、安全预警系统、雷电定位等。
变电环节:应用包括变电生产管理、设备状态检修、安全评估与监督、数字化变电站、可视化运行、巡检、现场作业管理、GIS等。
配电环节:应用于配电生产管理、停电管理、智能故障抢修、配网线损、配网自动化、分布式电源及储能系统接入、电源质量监测、现场作业管理等。
用电环节:应用于AMI/用电信息采集、智能化需求侧管理、高级计量管理、互动营销服务、赢下业务应用、多渠道智能缴费、TCM故障抢修管理、营销辅助决策分析、有序用电、智能用电设备管理、市场分析等。
调度环节:应用于关口电量采集、节能发电调度、实时监控与预警、综合生产计划、PMU/WAMS、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安全校核、调度计划、调度管理、气象信息管理等。
你懂能源互联网中应用场景吗?,
能源互联网和互联网都强调用户体验,这使得能源互联网必须具备安全、稳定、便捷、高效、互动等特性。广义上讲,能源互联网包括家庭能源互联网、区域能源互联网、全球能源互联网三个层次。
家庭能源互联网的ICT应用场景——
在家庭能源互联网中,通过对用户用电行为进行分析,ICT将应用于智能电能表、电力光纤到户、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社区服务、水/气表自动抄手、家庭安防、智能家居/家电等终端服务场景。
家庭能源管理系统(HEMS):是能源消费革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电设备包括空调、冰箱、电脑、储能电池、照明等设备或装置,通过网络管理,达到最大节能效果。
楼宇能源管理系统(BEMS):或称建筑物能源管理系统、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楼宇内的空调、照明、热水机等设备或装置,通过网络管理,达到最大节能效果。
电力光纤到户:将光纤嵌入到电力电缆中,实现“有电的地方就有通信”。在智能城市中,利用智能电网已有的网架结构,既避免重复建设,又能为城市提供一个公共网络平台,各行各业均可方便、快捷地应用这个系统。
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的ICT技术要求——
面对全球和全人类的环境压力,有没有实现电力负荷需求更事半功倍的手段呢?互联网1990年开始国际化,现已连接全球几乎所有国家,2014年全球共有263条活跃的海底光缆,承载全球互联网95%的数据流量。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中,高电压、大容量电网互联是互联网思维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这是因为:第一、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能源共享;第二、电网互联能够整合全球清洁能源,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中,要实现能源和信息的广泛连接与自由流动、消费者与生产者平等参与、服务的多元化与综合化;要先后完成能源与信息的国内互联、跨过互联及跨州互联,这些对ICT提出了“更新的技术、更高的速度”的发展要求。
总之,随着能源革命的兴起,随着ICT技术的发展,随着多元供给体系的建设,综合电、煤、油、水、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储能等行程的能源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广发的发展空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