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界线专题讨论
PAGE
PAGE 2
國際遷移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2008年秋
授課教授:藍佩嘉
電子郵件: pclan@.tw
上課時間: 週二2:20—5:10
上課地點:社會系館207教室
關於這門課:
我們生活在一個國際遷移日漸頻繁的世界,台灣的族群地景在九零年代後也因為勞動與婚姻移民數量的成長而有顯著的變化,然而,遷移從來是人類社會組成與轉變的一個重要過程,台灣的歷史實是一波又一波的移民史。本課程討論的範圍集中在跨國界的遷移,課堂閱讀的素材包括文獻以及影像資料,涵蓋的範圍不僅是當代台灣,也希望同學能夠了解其他社會與區域的遷移現象。本課程強調對於社會生活與認同政治的理解,不應把民族國家視為理所當然的框架,我們將從鉅觀、組織、個人等不同層次來探討以下問題:
? 促成國際遷移的結構力量與社會機制為何?
? 誰在進行國際遷移?誰有能力與資源流動?其遷移的原因與意義為何?
? 民族國家(nation-states)如何侷限與促成人們的跨國流動? 再者,遷移如何造成了國家界線與意義的重構?
? 遷移對於個人與家庭造成什麼後果?人們的自我認同與社會關係如何隨著遷移而有所改變?
?
來上課的人:
本課程限大二及以上同學選修。修課人數以50人為限。
作業與評分:
1. 課堂表現:參與討論、兩個小作業 (內容課中宣佈) 20%
2. 個人期中考試 40%
in-class簡答與申論題,旨在測量是否確實閱讀文獻與了解相關的基本概念。
3. 團體期末報告 40%
分組作業(6人一組):選定一個與國際遷移有關的群體,對於六位以上的個人進行深度訪談,然後運用課堂文獻的概念與架構進行分析。報告長度為一萬字到一萬五之間,歡迎配合影像紀錄(紀錄片或平面攝影)的方式呈現。
課程內容與閱讀文獻:
請自行購買Sassen, Saskia著,黃克先譯,2006[1999],《客人?外人?遷移在歐洲(1800~)》,巨流。
其他部分,請到誠品影印店購買讀本。
第一週 9/16 課程介紹與導論
觀賞劇情片:美麗壞東西,Stephen Frears導演
*請用一到兩頁的篇幅,書寫你的觀影心得,以及簡要地(一)、介紹你自己以及
說明你為什麼想要修這門課(二)、你對國際遷移現象有過怎樣的接觸、有興趣的主要課題為何(三)、對於課程的設計安排與進行方式有怎樣的建議。
I. 國際遷移的原因與機制
第二週 9/23 國際遷移的概觀與歷史
Sassen, Saskia著,黃克先譯,2006[1999],《客人?外人?遷移在歐洲(1800~)》,巨流。第一到五章。
第三週 9/30 輸入國與輸出國的政策
曾嬿芬,2004,〈引進外籍勞工的國族政治〉,《台灣社會學刊》32: 1-58。
Sassen, Saskia著,黃克先譯,2006[1999],《客人?外人?遷移在歐洲(1800~)》,巨流。第六、七章。
第四週 10/7 網絡與仲介
曾嬿芬,1997,〈居留權商品化:台灣的商業移民市場〉,《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七期,頁37-67。
王宏仁、張書銘,2003,〈商品化的台越跨國婚姻市場〉,《台灣社會學》,第六期。
II. 不同類型的國際遷移
第五週 10/14商業移民
觀賞紀錄片:台商台商,廖錦桂導演
HYPERLINK .tw/The%20mobility%20of%20entrepreneurs%20and%20capital%20Taiwanese%20capital-linked%20migration.pdf Tseng, Yen-Fen. 2000. The Mobility of Entrepreneurs and Capital: Taiwanese Capital-linked Migratio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2: 143-168
龔宜君,2004,跨國資本的性別政治:越南台商與在地女性的交換關係,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五十五期,頁101-140。
*本週繳交分組報告的proposal,請用兩到三頁的篇幅說明,(一)、研究對象與主題(二)、訪談對象與接觸管道(三)、初步整理相關的文獻
第六週 10/21專業移民
Iredale, Robyn. 2001. “The Migration of Professionals: Theory and Typologies.”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39(5): 7-24.
鄧建邦,2007,彈性下的限制:理解中國台幹的跨界工作流動與生活安排,
研究台灣第三期,頁1-36。
第七週 10/28 勞動移民
觀賞紀錄片:亞洲放逐,李道明導演
藍佩嘉,2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