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药材的含量测定及方法学验证实验报告.doc

槐花药材的含量测定及方法学验证实验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槐花药材的含量测定及方法学验证 姓名:廖卓* 学号一、实验目的 1、掌握比色法测定槐花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及原理。 2、熟悉槐花药材的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 二、实验原理 槐花为豆科植物SophorajaponicaL的干燥花及花蕾[1]。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槐花药材的主要有效成份是黄酮类化合物,其中芦丁的含量最高,所以槐花药材的鉴别及含量测定均以芦丁为指标成分。 芦丁(C27H30O16,610.51) 黄酮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铝盐发生配位反应,生成红色的配位化合物,使得最大吸收波长红移至可见光区,且具有较高的吸收系数。黄酮类与铝盐的配位反应是定量完成的,因此可采用比色法测定槐花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避免其他非黄酮成分对测定准确度的影响[2]。 三、仪器与试药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00ml容量瓶,25ml容量瓶、10ml移液管,超声波清洗器、漏斗、玻璃棒 试剂:槐花药材,芦丁对照品,5%亚硝酸钠溶液,10%硝酸铝溶液,氢氧化钠试液,乙醇。 四、实验步骤 总黄酮含量测定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芦丁对照品50mg,精密称定,置于25ml量瓶中,加60%乙醇适量,置水浴上微热使溶解,放冷,加60%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于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0.2mg/ml的芦丁对照品溶液。 (2)检测波长的选择: 取A对照品溶液,在400~600nm波长进行光谱扫描,发现光谱图最大吸收,选定波长 说明:一般选择待测样品化合物吸收度最大,即吸收曲线最高点为测定波长。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λmax或该化合物经显色后的最大吸收峰,通过分光光度计进行扫描后确定或通过二极管阵列检测来确定,并与该化合物文献值相比较应一致。在最大吸收峰处测定时灵敏度高,误差小。因此一般情况下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检测波长。 (3)标准曲线的制备: 配制不同浓度的A对照品溶液,考察线进样量与峰面积的性关系、线性范围、相关系数等。以进样量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做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的制备步骤: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ml,2ml,3ml,4ml,5ml与6ml,分别置于6个25ml量瓶中,各加水使成6.0ml,精密加5%亚硝酸钠溶液1.0ml,摇匀,放置6分钟,再加10%硝酸铝溶液1.0ml,摇匀,放置6分钟,加氢氧化钠试液10.0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不加对照品溶液同法配制空白溶液,按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00nm波长处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浓度C(mg/ml) 0.000 0.008 0.016 0.024 0.032 0.040 0.048 吸光度A (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将槐花研碎,取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60%乙醇120ml,60°C超声30分钟,摇匀,过滤,取续滤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5)、测定法: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3ml,置25ml量瓶中,按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方法,自“加水使成6.0ml”起同法测定吸光度,由标准曲线计算出供试品溶液中含芦丁的重量。槐花按干燥品计算,含总黄酮以芦丁(C27H30O16)计,槐花不得少于8.0%,槐米不得少于20.0%。 样品浓度C(mg/ml) 1 2 3 平均值 吸光度A — 浓度C(mg/ml) — 百分含量(%) 五、方法学考察 1、加样回收试验:一般回收率要求在95.0~105.0%。 详解:加样回收试验即于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成药中再精密加入一定量的被测成分纯品,依法测定。用实测值与原样品中含测成分之差,除以加入纯品量计算回收率。此法不用制备空白对照,模拟真实性好。 加样回收试验操作方法:取样品6份精密称定每份0.5g,精密加入芦丁对照品适, 注意事项:(1)、纯品的加人量与取样量中被测成分之和必须在标淮曲线线性关系范围之内;(2)、外加纯品的量要适当,过小则引起较大的相对误差,过大则干扰成分相对减少,真实性差。(3)、一般加入量与所取样品含量之比控制在1:1左右。 (4)、做加样试验时,有人将对照品加至制备好的供试品溶液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