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1--互联网金融及邮储银行内部风险管理--论文开题报告---修改3版.doc

6671--互联网金融及邮储银行内部风险管理--论文开题报告---修改3版.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互联网金融及邮储银行内部风险管理 姓 名: 论文题目:互联网金融及邮储银行内部风险管理 毕业院校: 学校导师: 2013年 一、论文选题依据(包括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等)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德鲁克在(2009)《平台经济学》一书中指出,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又称电子金融,是指在国际互联网上实现的金融活动,包括网络金融机构、网络金融交易、网络金融市场和网络金融监管等方面。迈克尔·波特(2010)在《金融创新体系》一书中指出:互联网金融风险与技术密切相关, 互联网金融机构除具有传统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市场风险外,还要承担其特有的操作风险、信誉风险和法律风险。这些风险的成因不仅来自于金融业自身的高风险性,而且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也使得风险具有扩大效应,同时互联网时代金融监管难度的加大也使金融风险更难控制。美国金融学家杰弗瑞·莱克(2007)认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其技术基础不同,传统的金融主要包括市场和制度,如金融工具、经营手段创新等;而互联网金融主要指的是将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运用于金融活动上,如网上银行、电子货币、网络保险等。对比传统的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结果也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具有信息化和虚拟化、高效性和经济性、一体化的特点。 国际银行业都非常重视对操作风险的研究,在操作风险管理制度、监管手段和方式等方面都进行积极探索。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本定义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美联储前副主席罗杰·富古森在2002年3月4日的演讲(题目是--回到管理银行风险的未来)中也指出:银行因为承担风险而生存和繁荣,而承担风险正是银行最重要的经济职能,是银行存在的原因。艾迪·凯德(2006)在《银行风险管理》一书中指出:风险是投资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实际投资和预期结果或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导致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内部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操作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道德风险、策略风险、人才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和其他环境风险等。 内部控制思想诞生时期较早,并在二十世纪就是九十年代得以迅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围绕内部控制进行大量研究,促使内部控制理论不断得以发展与推广。 20世纪40年代,内部控制概念首先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1992年美国国会的“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NCFR)”提出报告,将内部控制分为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风险评估等组成部分。巴塞尔委员会于1998年9月颁布了《银行机构内控指引》,新报告以COSO报告为蓝本,提出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涵盖银行管理文化、风险区分及衡量、管理工作及权责划分、数据沟通反馈、监控和修正缺陷五方面内容,并强调了风险管理的持续性和全面性。因此,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又被称为风险内部控制。 美国学者菲利普·乔瑞在《风险价值一金融风险管理新标准》一书中认为: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是一个信息沟通的过程,应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制定并执行信息沟通制度,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保罗·萨谬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2004)对内部控制充分性、有效性等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在研究中分析出企业结构关系与内部控制的设计二者之间关系,认为企业只有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增强投资者信息,以及拥有稳定的资本结构。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对内部控制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研究起步晚于国外,并且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进行研究,促使内部控制研究在我国取得进步与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越积越大,于是,财政部于1996年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不仅提出由控制程序、控制环境、会计系统组成的内部控制的内容,而且要求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查。1997年后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制定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财政部等部委于 2008年、2010年分别颁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规范指导。 目前国内学者对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处在介绍、引进和借鉴的思考阶段。袁德嘉和赵定涛(2007)采用国内银行操作风险损失的历史数据,从业务类型、损失类型和地区分布等方面,对于操作风险强度与频度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操作损失事件分布特征制定相应控制制度,认为应当建立操作风险保险制度。乔立新等人(2009)从内部控制机制出发,提出了建立六个子系统的操作风险控制系统,这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