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重大工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重大工程

蔡鸣的零八年高考复习三教案 中国古代重大工程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创造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如都江堰、万里长城、大运河等。本专题将着重介绍这些工程,并探究其社会价值。 一、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1.都江堰 时间:战国时期 人物:秦国蜀守李冰 地点: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都江堰市) 类型: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 作用:使成都平原从此成为“天府之国”。史载:“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2.郑国渠 时间:战国时期 人物:韩国水工郑国 地点:黄河流域泾渭水系,沟通了泾水和洛水 作用:灌溉面积达四万顷;使关中平原成为沃土,为秦国的强盛创造了条件。 3.灵渠 时间:秦朝 人物:秦始皇为统一岭南,解决军粮运输问题,派史禄负责兴修。 地点:广西兴安,沟通了湘水和离水 作用:联系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便利了中原和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 4.隋朝大运河 时间:隋朝隋炀帝时(605——610年)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概况:一、二、三、四、五、六、 评价:积极作用为主: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运河两岸经济的发展。 消极影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产物。是劳动人民遭受奴役的历史见证,是隋炀帝的暴政之一。 总之:大运河在历史上利大于弊。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二长:二千多公里 三点:三个中心——洛阳、涿郡(北京)、余杭(杭州)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六省:冀、豫、皖、鲁、苏、浙。 二、中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工程 1.万里长城 秦长城 明长城 目的 防御匈奴南下骚扰 防御蒙古贵族南下骚扰 起止 临洮—辽东 嘉峪关—鸭绿江 长度 5000km 6000km 评价 积极作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一定时期内防御了落后民族的骚扰,保护了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和社会安定。 消极作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产物,是劳动人民遭受奴役的历史见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长城内外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往来,是一种消极、保守的防御。 2.赵州桥 时间:隋朝 人物:李春设计建造 地点:河北邢台 地位: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奇巧固护,甲于天下”,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隋唐长安城 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是一座国际性大城市。 布局和特点:宫城和皇城;街道整齐,对称分布;“坊”、“市”分开。 4.明北京城 明成祖在1417年时开始营建,1421年迁都北京。 宫城在最最中间,又叫紫禁城,内有宏伟的宫殿。 宫城外面是皇城。 皇城外面叫京城。 三、关于都江堰和万里长城 阅读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一段话: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思考:(1)文中余秋雨所赞美的工程叫什么?是谁在什么时候兴建的? 答案:都江堰、李冰、战国 (2)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文中作者却认为“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等?请结合有关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作者拿长城的消极一面来衬托赞美都江堰。长城在历史是确实有消极作用:①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产物,是古代劳动人民遭受奴役的历史见证。它的修建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孟姜女哭夫的传说就是这种民间疾苦的反映。②历史上修建长城的主要目的是防御少数民族的骚扰,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长城的这一主要社会功效早已结束。这是一种消极、保守的防御手段,事实上也没有起到理想的防御效果,反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长城内外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往。长城十分宏伟,但它并没有反映当时科技的先进性,它只不过反映了人海战术,无法与金字塔相媲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