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一 章 绪 论
第一节 油 区构造分析 的主要 内容
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与地质构造有着密切 的关系 。在油区,构造活动通
过对沉积环境 的控制能够导致烃源岩 的形成 ,构造沉 降作用造成烃源岩在埋藏条件下产
生石油和天然气 ,岩层和断裂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和路径 ,构造应力是油气运移的重
要动力 ,构造 圈闭为油气 的聚集提供 了场所和条件 ,构造作用伴 随着油气藏形成 的全过
程 。在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过程 中,地质构造是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为了服务于
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油区构造分析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一 、含 油 气 盆 地
随着石油勘探的发展,含油气盆地的概念 自 世纪 年代被提 出后不 断完善和发
展 。含油气盆地是指在一个相当长 的地质时期 内,在一种构造成 因的不规则平面上 ,由沉
积物沉 降堆积所形成的并在其 以后地质历史中有油气生成和聚集过程的实体 (信荃麟等 ,
。从盆地尺度上讲 ,含油气盆地主要 的构造研究 内容包括盆地 的类型、形成环境和成
因机制 。
世纪 年代及 以前,盆地构造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地槽 地 台说 , 世纪 年代晚
期 以后 ,板块构造理论被应用到盆地构造研究中,并不断深化 。在我国, 世纪 年代和
年代 ,地质力学观点被广泛应用在盆地构造研究中。盆地类型反映着盆地形成 的大地
构造环境和地球动力学条件 ,不同类型的盆地常有不同的油气成藏过程和含油气远景 。
盆地 的形成主要受地球动力学环境控制 ,软流 圈和岩石 圈板块 的变化和活动决定着
盆地的性质和空间位置 。另外,负荷作用、岩浆房塌陷、非均衡作用等也可造成地表下陷形
成沉积盆地 。
二、油区构造样式
油区构造样式是指含油气地 区具有相 同或相近成 因和形态特征 的地质构造组合 ,它
们在类似的变形条件下将会重复出现 。在油气勘探 中,构造样式研究是为 了预测油气圈闭
类型,同时为解释地震资料提供合理的地质模型 。构造样式分析所要考虑 的问题主要包括
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和时间,这四个因素有一定联系。几何学分析是通过地表观察及地
震剖面解释来获得三维构造几何特征 ,将各种变形组合 的应变场与应力场结合起来 。运动
学分析是侧重于将板块运动与构造演化序列结合起来 ,对构造位移变化进行推断。动力学
分析主要考虑全球三种动力学系统 :伸展构造系统、压缩构造系统和走滑构造系统 。含油
气区的构造样式具有层次性,有盆地尺度的,有构造带尺度的,也有局部构造尺度的,还有
微观尺度的。构造样式具有时间性 ,同一地 区的构造样式在时间上组成发育演化序列 。
三 、 二 级 构 造 带
二级构造带 由位置相邻 的、有一定成 因联系的正 向局部构造所组成 ,属于盆地 内部二
级正向构造单元 。二级构造带对油气具有控制作用 ,常是油气聚集带,是盆地 内油气勘探
的重点对象。依据盆地基底的卷入情况和局部构造的类型,通常将构造带归纳为盖层构造
带和基岩潜 山构造带两类 ,前者进一步划分为背斜型构造带和断裂型构造带 。背斜型构造
带包括滚动背斜构造带、中央背斜构造带、披覆背斜构造带、断展背斜构造带、断弯背斜构
造带、滑脱背斜构造带、流动背斜构造带、纵弯背斜构造带等。断裂型构造带包括断阶构造
带、冲断构造带、断块构造带、断裂构造带等。潜山构造带包括侵蚀潜山构造带、褶皱潜山
构造带、单断潜 山构造带、双断潜 山构造带、断阶潜 山构造带等。
二级构造带的发育具有 明显的规律性 ,特定类型的盆地发育着特定的构造带种类 ,而
且构造带的分布具有特定的规律性 ,研究这种规律性对油气勘探有着重要意义 。构造带的
成因机制与盆地的成因密不可分 ,而且代表着局部构造的成因。
在含油气盆地 中,局部构造包括背斜、向斜、鼻状构造、断块等 。作为正 向局部构造 ,背
斜、鼻状构造、断块等是构造圈闭和构造油气藏的基本单元,是寻找油气的直接 目标 。局部
构造的研究内容包括它们 的类型、成因、分布规律和含油气性 。 目前对局部构造的分类主
要有形态分类和成因分类两种 ,前者注重观察 ,后者强调分析 。局部构造 的成因和分布受
盆地动力学环境 的控制 。在含油气盆地 中,局部构造的含油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