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氧化锆的制备及其在苯选择加氢中的应用-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docxVIP

介孔氧化锆的制备及其在苯选择加氢中的应用-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介孔氧化锆的制备及其在苯选择加氢中的应用-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

I I 摘 要 自 1989 年日本旭化成将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路线工业化后,引起了世界各 国的广泛关注。与传统工艺相比,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缩短了工艺流程,降低 氢耗和能耗,经济节约,节能高效,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巨大生产潜力的工 艺路线。然而,一方面,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由于反应本身的热力学限制,往 往造成完全加氢生成环己烷,此反应的选择性提高非常困难,现有的工业化生 产苯转化率维持在 40%时,环己烯选择性 80%左右。另一方面,现有工业化的 催化剂为钌黑催化剂,价格高昂、工业成本高、比表面小易烧结失活,而负载 型催化剂价格低廉,因此制备出催化活性高、选择性能好的负载型钌基催化剂 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研究制备负载型钌基催化剂及其催化苯选择加氢性能。 首先开展了介孔氧化锆的制备工作。实验以廉价易得的 ZrOCl2·8H2O 作 为无机锆源,以 CTAB 作为表面活性剂,以水做溶剂,经过较短时间的晶化, 加入磷酸作为稳定剂,经过煅烧后,制备出具有一定规整孔道结构的介孔氧化 锆材料。通过 N2 物理吸附、XRD、TEM 等表征发现:当晶化时间上升到 24-48h 时,样品含一定规整结构的介孔结构;当 pH 值增加到 11.0 时,得到了较为均 匀的孔径分布和较为规整的孔道结构;所得到的氧化锆为单斜相与四方相。与 普通氧化锆相比,介孔氧化锆有着较为规整的孔道结构,且孔径分布集中在 3.8-5.6 nm。 其次探讨了 Ru-Zn/ZrO2(ms)催化剂在苯选择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合 表征结果,通过研究发现,与普通的 ZrO2 相比,介孔氧化锆具有较规整的介孔 结构,孔径分布在 3.8-5.6 nm 左右,且含有利于反应的四方晶型,有着良好的 催化苯选择加氢性能。发现与 Ru-Zn/ZrO2 相比,Ru-Zn/ZrO2(ms)在苯选择加氢 反应中,在相似苯转化率时,环己烯选择性提高 11%,其催化性能有了明显的 提高。晶化时间为 24 h,晶化 pH 值为 11.0 时制备的介孔氧化锆负载钌锌催化 剂催化苯加氢环己烯收率相对较高,达到 30%。 最后考察了 ZrO2 对介孔分子筛 MCM-41 的修饰作用,考察不同修饰方法 包括水热合成法、原位合成法、沉淀法对 MCM-41 亲水性的影响;通过双溶剂 浸渍法制备 Ru-La/ZrO2-MCM-41 催化剂,考察其在苯选择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 能。利用亲水指数(静态吸附水/苯比值)测定不同 ZrO2 修饰方法的 MCM-41 的亲水性变化,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的 ZrO2-MCM-41-HS,亲水指数比 MCM-41 的提高 17.4%。结合 N2 物理吸附、XRD 等表征手段发现亲水性较强的 Ru-La/ZrO2-MCM-41-HS 在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反应中催化性能较好,相比于 Ru-La/MCM-41,其环己烯选择性提高 14.7%,其中 ZrO2 最佳修饰量为 5wt.%。 关键词:苯 选择加氢 介孔氧化锆 亲水性修饰 MCM-41 II II Abstract The route that starts from th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benzene to cyclohexene to the hydratation of cyclohexene producing adipic acid ranks to the top technology field. Since its industrialization from the Asahi Japan, this route has attracted many researchers attention.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chnology, the one of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benzene to cyclohexene shortens the process, lowers hydrogen consumpt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possessing the advantages of economic friendliness and energy efficiency. So the line of benzene to cyclohexene is full of prospect of being widely utilized and giant production potential. However, on one hand, under the limitation of the thermodynamic of the hydrogenation of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