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书报告:《庄子.内七篇》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解读
“与道为一,逍遥而游” 一一《庄子.内七篇》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解读
摘要:在经济越发繁荣的当代,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人生哲学的重建。而传统人 生哲学无疑是我们重建人生哲学的智慧源泉。继承和弘扬传统人生哲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 是,通过认真反思,区分良莠,将精华部分与吋代精神相结合,赋予英吋代意义,使人们自 觉认同这种具有了时代意义的传统文化。
本文在正是站在现代社会的角度去解读《庄子.内七篇》人生哲学的现代性意义。以 求在完善个体人格、优化民族性格和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试图以庄子 之“齐万物,与道为一”之自然思想引导人们摆脱外物、超越悦生恶死的情感束缚,有利于 培养人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观念,树立尊重自然、宽容仁爱、平 等互助的新和谐理念,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其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庄子人生哲学,现代意义,读书体会
《庄子.内七篇》屮的生命哲学
生命与白由之源一一“道”
《庄子》论及“道”之处多达320余次,可以说,“道”是庄子寻求的形而上的本体 依据。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从“道”出发而构建起来的,庄子把“道”看到是生命与自由之 源,从而推导出包括人性口然论、理想人格论以及人生价值论等一系列在逻辑上相互承接的 人生哲学体系。
《庄子》中关于“道”的最明显莫过于《大宗师》一篇所云的:
夫道有情有义,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爱,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 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于天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 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1]
这里我们看到庄子关于“道”的几点特性:真实不妄(有情有义)、无为无形、自为 本根不依赖于外物、生于天地之先而为万物之源。所以,庄子的“道”乃是一种宇宙本体, 它派生天地万物而不为外物而束缚,“自本自根”,无始无终而永存,天地万物皆依之生生不 息。所谓“生于天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 于上古而不为老”正是言“道”之存在的普遍性,应之于《知北游》一篇中的“(道)无所 不在”所言。由此可见,庄子“道”的思想是对老子的思想的一个继承,庄子的“道兼于天” (《天地》)乃取老子的“道法自然”之义也。
“道”既为万物生长之原理,自然也就表现在万物之中,是故万物之自生自灭,自成 自毁。唯其如此,故曰:“(道)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也就无分别,所谓“道未始有封”, 无“封”(界线),所以混沌无别。故曰“大道不称,大辩无言”。正如老子所云:“道可道, 非常道。”在老庄看来,“道”乃是无形无象、不可言说的一种超感觉的存在。
所谓“道未始有封”,因此作为庄子哲学的最高本体的“道”是处于“自然无为”的 境界。在庄子看来,“自然无为”不仅是整个宇宙的本质和普遍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 最高法则和根本依据。人类只有遵循这个原则才会实现一个和谐有序、自然安定的社会。否 则,人类必定要为自己的恣意妄为付出代价。自然无为是庄子的最高理想人格,它不但实现 了理想的人生价值一一自然道德价值,同时也实现一种完美的人性一一自然人性。同时,庄 子认为,要实现这种人格理想的途径就是通过“心斋”、“坐忘”,使自己无知无欲、混同万 物为一,顺任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一旦达到这种境界,庄子认为就是已经达到“道”了。 可以说,“自然无为”是贯穿庄子哲学体系的主线,也是庄子试图解决人生问题的原则。
因此,在人生哲学上,庄子主张按照人的自然本性生活,摒弃儒家的仁义道德和名利 欲望「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庄子.在宥》) 在庄子看来,无论是追求仁义也好,追求物欲也好,都是违背人的自然天性的,是“以物累 形”,是必须要鄙弃的。
人生自由一一逍遥游
在庄子看来,人生的真正自由是“无待”、“无己”的“逍遥游”。
庄子希望能够按照人的白然本性生活,从仁义礼智的束缚下解脱出来,以求得精神上 的绝对自由。庄子之所以追求纯精神上的“逍遥游”,其实和他当吋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 庄子生活的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风云变幻、动荡变革的时代。氏族制度的逐步瓦解、早期 奴隶社会的趋于崩溃,并没有给社会带來人们期望中的安定、幸福。相反,随着历史车轮的 无情推进,随着社会财富的急剧增长,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更加尖锐。“争地以战,杀人盈 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 饿苧”,(《孟子?梁惠王上》到处是战争和烽烟、眼泪和鲜血、敲诈掠夺、阴谋和杀戮、强 权和镇压、虚伪和残暴。“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庄子?在 宥》)“方今之时,仅免刑焉”(《人间世》)。乱世人生,使庄子对传统的价值和信念,产生 苦闷,怀疑、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