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刘流.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际 国   法 第 2 页 第 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国际法 的概念 一、国际法的名称和演变 国际法 ( )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通过国际程序而形成 的,具有 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体 。它是国家及其他 国际法主体间进行交往的行为规 范;是 国家间建立正常关系,维护 良好 国际秩序,在平等的基础上 自我约束和相互制约的法 律形式;是确立 国家及其他 国际法律人格者具体 的国际权利和义务 的依据 。从法律体系上 看,国际法是一个与国内法相对应的法律体系,二者共 同构成 了当代人类社会完整的法律秩 序 。 国际法最初在西方 的文献 中是用拉丁文 称谓 的。该词源于罗马法 。在古代 罗马 ,有市民法 ( )和万民法 ( )之分 。市民法适用于罗马市 民之 间的 关系,而万民法则适用于罗马市民和外国人之间以及外国人之间的关系。万民法并不是国际 法,而只是有涉外因素,即涉及外国人的罗马法律 ,而且属于私法的性质 。但是,至少从西 塞罗 ( ,公 元 前 年 )以后 ,万 民法被理解为所有与罗马有交往关系的国家 所一致 同意的正义原则 ,而与 以自然为依据 的 自然法 ( 相 区别。 世纪,一些欧洲的哲学家和法学家在他们的著述 中开始使用 来表示 规定国家关系的法律 。近代 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 ( )继续维持万民法和市民法的 区别。而他所称的万民法是指其拘束力来 自所有国家或许多国家的意志的法律,因而他指的 是万 国法 ,也就是 国际法 。继他之后 ,而且地位仅次于他 的英 国国际法学者采用 国家 间法 )的名称,但是,由于格老秀斯的威望,早先国际法学者通常采用万民法。 万民法被用 以表示国家间的法律,已不算是原来意义的万民法,后来西方文字译为万国 法 ( 。但是 由于它不能完全表达 国家间的法律意义,故到 世纪末 叶,英 国 哲学家和法学家边沁 ( )建议把英文 的 改用 ,并 且 在 他 年出版的 道德及立法原理绪论》一书 中开始使用 。由于这个名称更适合于 国家之 间的法律,这个名称 国际法成为通常使用 的名称 。 在 中国,当国际法最早被介绍到中国来的时候,使用的名称为万国公法。 年 ,美 国传教士丁韪 良翻译美 国国际法学者惠顿 的国际公法著作 第 3 页 为 《万 国公法》。后来 ,万 国公法被简称为公法 ,例如布伦奇理 的 《近代 国际法》 被译为 《公法千章》等 。再后 ,到了清朝末年 ,日本使用 的国际法 的名称传到中国,国际法 便成为普遍使用的中文名称 。 国际法是 国际交往和 国际关系发展 的产物 。有 了国际交往 ,产生 了国际关系 ,必然会产 生与之相适应 的国际法规则 。国际法在 国际关系上成为现实 的势力 ,形成 了一个包罗丰 富的 法律体系 ,则是近代欧洲 的产物 。但在此之前就早 已出现 了一些 国际间交往 的原则和规则 。 在古代 ,随着 国家之 间的经济 、政治 、外交 、军事和文化等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调整 国家之 间有约束力 的原则 、规则和规章制度就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