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1 页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篇一:川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全)
九义历史教材(川教版)
七年级下册
备 课 教 案
刘彦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隋统一的时间,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隋唐两朝的都城,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理解“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能力与方法:通过概述隋文帝及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探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太宗的评价,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趁势;领悟国家统一以及正确的方略、政策是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重要前提;认识唐太宗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成的原因。
2
“贞观之治”。难点是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贞观之治”形 【教学后记】 第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 【教学重、难点】 【教学步骤】
【课程标准】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姓名,唐玄宗前期的主要年号,唐朝的鼎盛时期,知道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基本史实,理解开元时代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盛世形成的原因。‘
能力和方法:通过学习武则天,唐玄宗治理国家,发展生产的措施,比较唐玄宗与唐太宗的政绩,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与鉴赏能力;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德才兼备的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明白当今国家主张尊重人才,重视发现,培养人才的道理;领悟崇尚节俭,抑制奢侈是国家积累财富,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开元盛世”。难点是评价武则天。
【教学后记】
3
第三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课程标准】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内容。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科举制创立得时间和标志,了解其主要内容,理解其进步作用。
能力和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有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难点:唐朝科举制的影响。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科举制度的材料、故事。 【教学步骤】
【教学后记】
4
第四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课程标准】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唐朝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及政权的名称,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被唐朝册封的称谓,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认识到各族之间虽有兵戎相见,但相互之间的友好交往仍是主流,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篇二: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套)
初中历史教案
七年级(上)
中太初中历史教研组 涂国珉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
【教学后记】
2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云南省地质灾害治理验收规程.pdf VIP
- 网店推广认知—网店推广新技术.pptx VIP
- BS EN 62381-2012 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工厂验收测 试(FAT)、现场验收测试(SAT)和现场集成测 试(SIT).pdf VIP
- 高分子材料化学试题3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第9课 秦统一中国部优课件.pptx VIP
- 11、飞行管理、导航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小学英语语法some和any练习题.pdf VIP
- 供货意向协议书样本.docx VIP
- 南京工业大学2019-2020_一_物化试卷A试卷.docx VIP
- 九江学院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大学语文》试卷.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