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较视角探讨中国大陆公共关系学科发展之正当性.PDFVIP

从比较视角探讨中国大陆公共关系学科发展之正当性.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9 2017 221–256 傳播論壇 從比較視角探討中國大陸公共關係學科 發展之正當性 黃懿慧 摘要 中國大陸與美國的公共 關係 學科發展 ,基本上都經歷 了為建立學 科正 當性奮戰的過程 。值得 關注的是 ,雖然 中 、美的公共 關係 學科在 發展初期 曾面臨類似 的困境 ,但 當前卻有著相 當不同的發展 結果 。本 文採用雙個案研 究法 ,比較美國與 中國大陸公共 關係 學科發展進程 。 論文 旨在整合公共 關係教育 、行業乃至於 學術研 究等面向 ,探討 學科 正當性 問題 。論文借鏡 美國發展進程 ,探討 中國大陸公共 關係 學科定 位 ,並對未來學術研 究提 出展 望 。中國公 關之 學術共 同體 、學會與發 表平 台的不健全發展是公共 關係 學科發展滯後 的因素之一 。然而 ,學 科之 學術研 究力滯後則是挑戰公共 關係 學科正當性的更深層 因素 。概 括而言 ,中國公共 關係研究明顯有褊狹化現象 ,存在研究法單一 (以定 性研究為主)、實證性低 、實務取向 、理論性弱 、發表管道單一 ,以及 援 引文獻欠缺一手資料等 問題 。文末提 出對 中國大陸公 關研 究與理論 體系建設之建議與展望 。 關鍵詞:公共關係、學科正當性、公關教育、公關研究、比較視角 黃懿慧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研究興趣 :公共關係管理 、危機 yhuang @.hk 管理 、衝突與談判 ,跨文化傳播與關係研究 。電郵 : 20 16 1 5 20 16 9 2 論文投稿 日期 : 年 月 日 。論文接受 日期 : 年 月 日 。 Communication Society, 39 (2017), 221–256 Communication Forum On the Disciplinary Legitimacy of Public Relations in Mainland China: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Yi-Hui Christine HUANG Abstract A tug of war to establish public relations (PR) as a legitimate academic discipline has occurred in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Mainland China. Scholars in the American and Chinese PR discipline have encountered similar challenges in the early stage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The current status as a result of development in the two contexts, however, presents a surprising contrast.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ssue of legitimacy underlying the PR discipline. In particular, the author build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by incorporating the dimensions of PR education, industry practice, and academic research. With the mirror of the PR discipline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academic c

文档评论(0)

aa1509082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