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概述.pptVIP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概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概述

* 新中国历史(1949年至今)回顾 改革开放新时期 二年徘徊时期 十年文革时期 十年曲折发展 过渡时期 历史分期 改造时期 恢复时期 改革开放 1978年至今 停滞不前 1976-1978 严重破坏 1966-1976 曲折发展 1956-1966 三大改造 1953-1956 恢复经济 巩固政权 1949-1952 时段特点 历史年代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材料一: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 . 29公斤。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一、过渡时期的探索(1949-1956)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发展生产力) (1)条件 A. 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B.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C.借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一化”——工业化; “三改”——三大改造 【探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什么? 结果:超额完成 意义: 原因:历史:    现实: 外部: 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增强综合国力(国防)的需要 苏联经验 成就:鞍钢、长春一汽、沈阳机床、 哈飞(均在东北) 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 强调处理农轻重关系 (3)实施 “一五”计划(1953--1957)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1)目的 适应国家工业化(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实践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商业: 策略: 形式: 特点: 途径: 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 利用—限制—改造; 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和平过渡,赎买政策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5)意义: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4)实质: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合作社(供销方面,逐步—一次性) 二、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956-1966) 1、中共八大(1956年) (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意义) 二、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956——1966) 2、1958年“左”倾错误的泛滥 1)原因: 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受苏联影响; 中共缺乏经验。 2)表现: 3)标志: 1、中共八大(1956年) 2)、表现:三面红旗”(1958年) 内容:(1)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1958年“左”倾错误的泛滥 1958年大跃进口号:“一天等于二十年” 要求赶英,超美,赛苏,向共产主义冲刺。 (2) “大跃进”——生产力超高速发展 大炼钢铁运动 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3)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急于过渡 “一大二公” 共产风 4)影响: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严重挫伤、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3.1960—1962年的经济调整: 1)措施: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2)结果: 1962,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Fgh 十年建设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 贵阳 乌鲁木齐 兰州 包头 兰新铁路 包兰铁路 第一颗原子 弹爆炸成功 包头钢铁公司 大庆油田 大庆 武汉 武汉钢铁公司 上海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大港油田 天津 北京 柳州 黔桂铁路 胜利油田 东营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文革”时期经济形势怎样?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2、“文革”时期哪两个时间段经济形势较好? 为什么? 比上年增加8.3% 2318亿元 国民收入 比上年增加5.6% 809.7亿元 国家财政总收入 比上年增加9.2% 3967亿元 工农业总值 材料一: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 材料二: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的情况 比上年增加 总产值或收入 4

文档评论(0)

tangdequ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