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两性的刻板印象 男性 女性 进取性强 温柔 不擅长表达感情 爱哭 喜欢数学与科学 喜欢艺术和文学 世俗 不说脏话 有野心 圆滑 客观的 宗教的 有支配欲的 对自己的外表兴趣 能干的 注意他人的感受 自信的 对安全感有强烈的需求 逻辑性强的 多话 行动像个领导者 有清洁的习惯 独立的 信赖的 * 性别角色的发展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传统的社会文化准则要求女孩承担表达性角色;男孩承担工具性角色。 * 性别角色社会化 个体形成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规范和与之相符的行为的过程。 吴重光等人(1987)要求大学生写出的男性和女性的人格特征 男性:意志坚强刚毅、心胸宽广、直爽开朗大方、不拘小节、果断 女性:温柔、细心、有依赖性、软弱、脆弱、善良 * 一、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 二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差异 第一节 学前性别角色的发展 * 知识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性别同一性、性别稳定性、性别恒常性获得的年龄特点及发展顺序 2.理解学前儿童性别差异的表现及性别差异的形成原因 技能目标 1.了解如何培养和促进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 第一节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几个基本概念 性别 性别,就是我们通常称谓的“男性”或“女性”。这是根据生物学特征对人类群体的基本界定。 性别角色(性别概念) 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 性别角色 社会认定 男性和女性 适当的特质、态度、行为活动 性别角色社会化 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交往学习当前社会认定的,男性或女性应该具备的,适当的特质、态度、行为活动的过程。 * 第一节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 儿童获得性别守恒不仅与认知水平的发展有关,也与他们对性别的知识有关。一个对3~5岁儿童的研究发现,学前儿童有无关于生殖器的知识,对区分性别具有显著作用。 性别同一性的获得 性别恒常性的获得 性别稳定性的获得 性别认同 性别角色刻板化 认知和理解水平 外表到本质 判断的发展 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 模仿 * 一、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 性别同一性 性别稳定性 性别恒常性 发展阶段理论 指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的正确标定 指儿童对人一生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 指对人的性别不因为其外表(如发型、衣着)和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的认识。 * 儿童性别概念发展的顺序 步 骤 年龄(岁) 测验问题 特点 性别认同 1.5 -2 你是个男孩还是个女孩 正确地把自己和他人认作男性或女性 性别稳定 3-4 你长大后是当妈妈还是当爸爸 理解人一生性别保持不变 性别恒常 6-7 如果一个男孩穿上女孩的衣服,他会是一个女孩吗 意识到性别不依赖于外表 * 相关: 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 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的自我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 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内心品质的评价 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从比较客观笼统夫人评价道比较细致的评价 开始以道德行为的准则为标准进行评价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 (0—2岁) 开始使用模仿、记忆和思维 ;开始认识到隐藏起来的物体并没消失(物体永恒性);从反射行为向意向行为转移;能够将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 前运算阶段 ( 2---7岁)逐渐发展语言和用符号去思维的能力;能单维通过逻辑去思考和运算;难于理解别人的观点(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逆向思考能力和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 ( 7---11岁) 能解决一逻辑性时出现的具体问题;理解守恒的规则,能够分类和排序;理解可逆性。 形式运算阶段 ( 11、12岁以上)能解决逻辑形式的抽象问题;思维变得更科学;开始关心社会及自我同一性问题。 * (一)学前儿童性别差异的表现 1.玩具偏好的差异 2.游戏和玩伴选择的差异 3.抚育性的差异 二、儿童性别角色的差异 性别一致性 科尔伯格 性别标志 性别固定 * 二、儿童性别角色的差异 (二)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 理论 1.生物学理论 2.社会学习理论 3.认知发展理论和性别图示理论 * 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依赖于儿童认知发展 环境压力与认知 性别角色是儿童对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 性激素在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族内适宜性”) 社会生物学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论和性别图示 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儿童获得性别角色的态度和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结果 分析: * 努力奋斗 * 努力奋斗 努力奋斗 努力奋斗 努力奋斗 努力奋斗 努力奋斗 努力奋斗 努力奋斗 努力奋斗 努力奋斗 努力奋斗 努力奋斗 努力奋斗 努力奋斗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