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铜及铜合金板材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PAGE
PAGE 3
《铜及铜合金板材》(送审稿)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色标委(2006)第13号《关于下达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其中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项目表中23-29项《铜及铜合金板材》国家标准由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负责起草。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的国家标准的水平,我们查阅了许多国外先进标准,如:美国的ASTM标准、欧盟的EN 标准、日本JIS标准和ISO国际标准,并结合市场需求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国家标准GB/T 2040-2002《铜及铜合金板材》﹑GB/T 2044-1980《镉青铜板》﹑GB/T 2045-1980《铬青铜板》﹑GB/T 2046-1980《锰青铜板》﹑GB/T 2047-1989《硅青铜板》﹑GB/T 2049-1980《锡锌铅青铜板》、GB/T 2052-1980《锰白铜板》﹑GB/T 2531-1981《热交换固定板用黄铜板》八个板材标准进行了综合修订。
通过对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决定本标准修改采用JIS H3100:2006《铜及铜合金板和带》和JIS H3110:2006《锡磷青铜及锌白铜板和带》,进行编制。
一、本标准与GB/T 2040-2002、 GB/T 2044-1980﹑GB/T 2045-1980﹑GB/T 2046-1980﹑GB/T 2047-1980﹑GB/T 2049-1980、GB/T 2052-1980﹑GB/T 2531-1981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1、锡青铜板增加了QSn8-0.3牌号(状态为M、Y4、Y2、Y、T)。
2、黄铜板增加了HPb60-2牌号(状态为Y、T),H70牌号增加了热轧态(R);。
3、将纯铜板和H62黄铜板的维氏硬度值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软态硬度值的规定,原维氏硬度值间距太大,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了硬度范围。
4、将H65、H68、H70黄铜板、QSn6.5-0.1锡青铜板的抗拉强度值和维氏硬度值进行了调整;H65、H68、H70黄铜板、QSn6.5-0.1锡青铜板的抗拉强度值分别修改采用JIS H3100、JIS H3110标准,QSn6.5-0.1硬态抗拉强度值根据厚度不同进行分档,厚度0.2~3mm 590~690 N/mm2 ,厚度>3~12mm 540~690 N/mm2 ,同时增加了软态硬度值的规定,原维氏硬度值间距太大,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了硬度范围;。
5、将铬青铜板QCr0.5、QCr0.5-0.2-0.1的布氏硬度值调整为维氏硬度值,为了标准的系统性,且布氏硬度低值时和维氏硬度值基本一致。
6、镉青铜板、铬青铜板、锰青铜板、硅青铜、锡锌铅青铜板、锰白铜板、热交换固定板用黄铜板的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统一按GB/T17793中青铜板、白铜板、黄铜板的要求执行。
7、取消了镉青铜板、铬青铜板、锰青铜板、硅青铜、锡锌铅青铜板、锰白铜板、热交换固定板用黄铜板标准中理论重量规定。
8、试验项目分常规项目和选作项目,常规项目为化学成分、拉伸试验、外形尺寸和表面质量,选作项目为:硬度试验、晶粒度、电性能和弯曲试验。
二、本次修订的标准(简称GB)与JIS标准的对比:
序号
检验项目
GB
JIS
GB与JIS对比
对比范围
1
拉伸试验
O
O
修改采用
部分牌号
2
维氏硬度
试验
×
×
修改采用
部分牌号
3
弯曲试验
Δ
Δ
非等效
4
晶粒度
Δ
Δ
非等效
注:表中“O”表示必作项目,
“Δ”表示选作项目,
“×”表示试验结果供参考。
说明: 1) 拉伸试验:GB中包含的牌号繁杂,不便与国外标准一一对比。
2) 维氏硬度试验:GB中仅对一些常用的牌号作了规定;其它牌号因试验数据少,在此未作规定。
《铜及铜合金板材》国家标准起草小组
20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