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公开课 优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陋 室 铭 刘禹锡 9 刘禹锡笔下的“陋室”陋不陋,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陋室有清幽、雅致的自然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有渊博高雅的往来客人。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陋室有高雅脱俗的主人。 10、作者是怎样引出中心的?这种艺术手法叫什么手法?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自己德馨。用了起兴和类比的手法. 文章中心:  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找出课文中对偶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思考下列问题 2、文章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来具体比什么? 以山水作类比 ,引出陋室。以“不高、 不深”类比“陋”,以“仙、龙”类比“德馨之人”,以“名、灵”类比“不陋”,暗示陋室不陋。 3.作者笔下的陋室环境如 何?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草色入帘青 苔痕上阶绿 拟 人 上 入 环境宁静 4. 陋室主人交往之人、日常生活又怎么样? 交往之人: (交往之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日常生活?(情趣之雅)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谈笑风生,纵情畅怀。 --- 怡然自得,高雅脱俗。 谈 笑 有 鸿 儒 往 来 无 白 丁 对比 衬托自己 的“德馨”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高雅脱俗 不慕富贵 5、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认为作者这样说对吗?理由? 人品高尚 交往不俗 环境清幽 生活高雅 6、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 何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以“庐、亭”类比“陋室”, 以“诸葛、子云”类比自己。 7、自比的目的是什么? 意在表明自己也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 8.作者把“陋室”比作哪些古贤名室?文中哪一句话,进一步表明了“陋”室不“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 远大抱负 7. 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这是什么写法? 不慕荣华,安贫乐道 。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物 志 陋室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分析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托物: 言志: —— 陋室 (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 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 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主题) 山 水 陋室 仙 龙 德 名 灵 馨 不在高,有 则 不在深,有 则 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 环境清幽 交往不俗 生活高雅 陋室不陋 山 水 喻 陋室 仙(名) 龙 (灵 ) 喻 德馨 类比引题 不慕荣华 安贫乐道 人品高尚 托物言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南洋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何陋之有 山——仙名 水——龙灵 本文作者借陋室来抒发自己的节操和情趣,这种表现主题的手法叫       。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 *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的高尚品质。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文人书斋名趣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 诸葛亮--茅庐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梁实秋--雅斋 老学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斋名。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铭斋,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聊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题书屋为“聊斋”。相传,在创作《聊斋志异》时,为搜集素材蒲松龄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名为“聊斋”。 “七焚斋”:?又名“七录斋”。明朝文学家张溥自幼勤奋好学,他读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完毕后,朗读一遍即烧掉,接着再抄,再读,再烧,如此反反复复达六七次之多。天长日久,他的右手握笔处长出了老茧。为了勉励自己,他就把自己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