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共35张ppt).ppt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共35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徐先生于介绍完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已经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朗朗上口,那却是真的。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地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趴趴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摘自《梁实秋怀人丛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有改动)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品开头] 开头两“最”,“印象最深”“受益也最多”,总领下文。 [品手法] 作者在描写老师形象时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写得形神兼备。 肖像描写:“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像夜叉。语言十分简洁,抓住特点,虽带戏谑,却饱含情思。 细节描写:写徐老师上课时的情形,突出“凶”(严厉)的特点;写他修改“我”的作文,表现了他的认真负责和敬业精神。 全文采用了欲扬先抑(前后对比)的写法。作者先写徐先生相貌古怪,课上骂人,又写他自己选辑教材,有意思地朗诵,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批改“我”的作文,突出了他才学很高,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作者好像漫画高手一般,截取了徐先生生活的几个片段,抓住其特征,寥寥几笔,便把徐先生刻画得形神兼备。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品语言] 作者描写徐老师读文章,“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这样简短的排比,为文章增色不少。 [品结尾] 文章结尾极其简洁,却有力量,既照应开头,又点明怀念的主旨,有如豹尾。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问题】 1.文中的徐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文章最后写道:“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作者为何会怅惘敬慕。 参考答案:1.徐先生是一位性情古怪、习惯有趣、脾气暴躁却爱岗敬业、对学生非常认真负责的国文老师。 2.现在离开先生将近五十年,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所以作者会感到怅惘;另一方面徐老师虽然长相不佳且待人凶恶,但他有才华,对学生认真负责,教导有方,作者跟从他学习受益颇多,所以对他充满敬慕。 【国学撷粹】 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近思录》) [译文]圣人讲的道理,听到之后就会积蓄在心中,把圣人之道蕴含于自己的德行中,把实践圣人之道当作自己的事业。 【知义明理】 对于先贤的言论、思想,讲述的立身处世、治国安邦的道理,蕴蓄在心中,就成为自己的德行。行之为事业,就是要能造福天下。对于这些道理,我们要“知”,更要“行”。“知”要入脑入心,“行”就是要转化为改造社会的行动。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一、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中国现代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代表作有《雅舍小品》《秋室杂文》,译著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二、作品背景 梁启超 本文是梁实秋写老师梁启超先生逸事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7年主讲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后又组织研究系,以培育自己的政治力量。1916年后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五四”时期,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学等。其著作合编为《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