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 端午的鸭蛋.docx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 端午的鸭蛋.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一、导入 对于“吃货”来说,每一个节日都可以是他们狂欢的理由,新年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当然除了吃,我们传统节日里还有许多别的风俗,吃的也是种类繁多。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作家汪曾祺去看看他家乡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去品品他家乡的鸭蛋。 二、预习检测 (一)简介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省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在文坛上的地位很高,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二)端午简介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和“初”相同,称“端五” 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 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两个五,故称重五。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三)字词音 注音 词义 三、整体感知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听配乐朗读,感知全文。) 第一部分(第l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 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 午的鸭蛋。 第一部分介绍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 1、跟其他地方一样的风俗 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 不一样的较为独特的风俗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这些习俗的介绍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方式? 先总说后分说(具体说) 4、介绍这些习俗与后文的鸭蛋有关系吗? 是为介绍鸭蛋设一个总体背景。 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家乡鸭蛋的特点 名声久远 : 问起籍贯 会肃然起敬 上海店里 会特别标明 双黄鸭蛋 会成批输出 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 : 引袁枚文作证 以北京鸭蛋相比 趣事 挂鸭蛋络子 蛋壳装萤联想到囊萤映雪的故事 四、理清思路 课文以什么样的线索展开的?你认为这样的行文线索严谨吗?为什么? 线索——作者从端午的风俗写到家乡的鸭蛋,再由家乡的鸭蛋写到端午的鸭蛋。 作者写端午的风俗是介绍总体背景——由其中一个风俗十二红引出家乡的鸭蛋——自然引出端午节的鸭蛋,环环相扣,徐徐道来,一丝不乱。 五、问题探究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 你的看法呢? 明确: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孩子们装萤于蛋壳之中自然想到的,表达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艺术氛围。 六、拓展延伸 一个毫不起眼的鸭蛋,却在作者笔下罩上如此美丽的光环,可见文化与美无处不在。儿时的回忆,总在心头放射出异样的色彩。身边的一切在不经意的怀想中居然有如许多的情味与趣味。 请用以下句式,写一段话,谈谈在节日或平时发生过什么令你回味悠长的事: (时候)家乡的 (什么事或物)是 我的最爱。我还记得 。 七、语言分析 1.口语色彩浓厚。 首先表现在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 例如:“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其次,文中时时穿插十分朴素的“大白话”,这使文章生活气息更为浓厚。 例如:“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 ?有!”“这有什么好看呢!” 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 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 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不过高邮的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直挂云帆济沧海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