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地分类和标国标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讨论一 进步意义 建设与非建设、发展与保护 区域覆盖、城乡统筹 与土规等的衔接(转换) 应用困惑 全市域还是规划区? 政策分区还是功能分区? 讨论二 适用性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和其它具备条件的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如果分类不够用能否创设 城乡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分类都是强制性规定,必须严格执行。 不能平行增设 但应可以叠加政策性分区,应可以向下延伸细分。 例如: R2 R22 R22-1 (多层住宅) R22-2 (小高层住宅) R22-3 (大高层住宅) R22-4(SOHO) R22-5 根据上表,由于大城市中均以多层、高层为主,一般小城市多以多层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会较大,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有可能达不到35.0 m2/人的标准,而大城市以中高层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会较小,因此指标在综合考虑表7中多层、中高层人均居住区用地指标的前提下给出,具体如下: 表8 人均居住区用地面积最低值归总 单位:m2/人 以上居住区的概念是沿袭了上版国标的分类标准,本版国标在上版国标的基础上将中小学从居住用地中取出。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人均教育用地1.0 ~ 2.4 m2/人,按照2.0m2/人的人均教育用地面积计算,因此在上表的基础上换算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分类详解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中规定行政办公用地最低0.8m2/人,商业金融用地最低3.3m2/人,文化娱乐用地最低0.8m2/人,体育用地最低0.6m2/人,医疗卫生用地最低0.6m2/人,教育科研设计用地最低2.5m2/人,社会福利用地最低0.2m2/人,并规定公益性文化娱乐设施规划用地比例不得低于文化娱乐设施规划用地比例的80%。 在本轮修订中将中小学用地纳入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人均教育用地1.0 ~ 2.4 m2/人,因此按照至少1.0m2/人的人均中小学用地面积计入。 在本轮修订中商业金融业用地归入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而其他各类用地均有部分归入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部分归入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因此在上述标准中不计商业金融业用地,而将文化娱乐用地按照80%计入,得出其和为5.84 m2/人。 考虑到其中尚有少量的行政办公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以及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应当归入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因此最终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按照5.5 m2/人控制。 英国人和生物圈委员会的城市论坛1992年作过一项关于人均绿地需求的研究,认为人均绿地面积至少10 m2/人。 现在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不足75m2/人的城市较少,因此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中采用第三条中的后两类标准,到2010年应不少于7m2/人。因此2030年的标准肯定要大于7m2/人。另外2007年制定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12m2/人应该是今后城市努力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因此以10m2/人作为人均绿地和广场控制的低限是比较恰当的。 为了避免大广场的建设,同时为了维护好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规定人均公园绿地指标不应小于8m2/人,该值在上版国标的基础上增加了1 m2/人,原因在于规划期限不同,上版国标的规划期限为2020年,本版国标的规划期限为2030年。 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对城市各项用地资料统计表明,居住、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工业、城市交通以及绿地与广场五大类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几大类主要用地比例合适,就可以基本保证城市有一个正常发展的合理用地结构。因此,本标准对上述五大类用地的比例作出规定。 各大类用地结构比例的确定,除根据人均用地等因素进行测算外,还参考了344个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五大类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的统计资料,并考虑到发展因素,综合分析加以适当调整确定的。 若干后续讨论 一方面,新国标制定是基于90国标实施以来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实践经验总结,从问题出发的研究——如梳理居住用地分类、重构原公共设施用地分类、重新定义仓储物流用地分类、在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中引入多元控制因子等,都是针对90国标的局限性,在广泛汲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后做出的必要调整。 另一方面,新国标的起草又是一项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工作,力图充分反映我国新时期的城乡规划新内涵和新特点——如构建城乡用地分类体系、分设公共性与商业性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