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静听花开踏诗行 ____________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docxVIP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静听花开踏诗行 ____________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静听花开踏诗行 ____________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高枧中学 汤志华 一、“课标”、“说明”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考点直击 入选株洲中考试卷的诗歌特点: 一、 古典诗歌中考题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 二、株洲中考诗歌均是近体诗,且都是短小精悍的绝句,一般不选古体诗或是其它形式的诗歌; 三、选材力避两点: 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 艰涩冷僻者不选。 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三、考点归纳 对诗歌凝练的词、句的理解和鉴赏。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对诗歌中所体现的情感、作者观点和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四、读诗四步法 第一步:读诗歌内容     读诗题:时间、地点、内容、目的等    读作者:知人论世    读诗句:内容情感     读注释:难词、典故、背景等 第二步:品意象、悟意境 意象是寄托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能产生含蓄隽永的艺术效。  离别意象:杨柳、长亭、残月、秋雨等   思乡意象:归雁、明月、浮云、流水等  隐逸意象:东篱、暮雨、飞鸟、空山等  边塞意象:大漠、胡天、羌笛、燕然等 意境: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词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所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离别:顾忌凄冷、伤感凄凉、惆怅伤怀等  思乡:清幽、苍凉、哀愁、萧索等  隐逸:恬淡悠闲、优美静谧、落寞凄凉等  边塞:雄浑开阔、悲壮苍凉、萧索肃杀等 第三步:品诗歌语言  词语:动词、形容词(色彩词)、叠词  等具有特定的表现力的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化实为虚、虚实结合、衬托等 第四步:品情感主旨 五、例题点拨 梦至苍溪(宋)陆游 骑驴夜到苍溪驿,正是猿啼月落时。 三十五年如电掣,败墙谁护旧题诗。 【注】诗序:“自春来,数梦至苍溪,五月十四日又梦。”苍溪在四川,杜甫曾在此题诗。作此诗时作者八十二岁,与苍溪相隔万里。 (1)诗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一个词是________ 。(2分) (2)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小试身手 纳凉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注】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前两句,“___”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出了诗人_______的心境。 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七、更进一步 闻雁        韩洽 朔风吹雁渡江干,月白霜清响尚寒。 孤客几回愁里听,故乡何处报平安? 【注】诗人韩洽生活的时代正当明清易代之际的动乱之秋。   1.这首诗借哪些意象来表现“寒”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八、中考链接 一、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题目。(6分)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的特点(1分)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 (2分)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

文档评论(0)

dsw285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