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鉴赏(一)  ——读懂一首诗歌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一、直击中考 为了配合电脑阅卷,2012年江西省语文卷对试题板块结构做了调整,最大的变化就是古诗词阅读由主观题改为客观题,相对来说,难度有所下降。两道选择题分别从内容理解和特色欣赏两个角度进行考查,选材主要是唐诗宋词。 二、教学目标 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 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 难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蹊径初探 示例: 2013年江西真题 春泛若耶溪①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②。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③,愿为持竿叟。 【注释】: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作者綦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时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②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③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 思考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教师朗读诗歌 初步感知诗歌内容,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看题目 春:春天,点明时节 泛:泛舟,点明时间 若耶溪:点明地点 看作者和注释 不是熟悉的作者,就结合注释看:作者綦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时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看意象和感情色彩的词语 意象:春江、月夜、花路、扁舟 感情色彩的词语:幽意 诗歌赏析:此诗在描述春夜泛舟若耶溪所领略的幽美景色中,寄托了诗人闲适隐逸的情怀。 (二)归纳总结(读懂一首诗的方法) 阅读题目,寻找主旨 有些诗歌,推敲其题目,就可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或者思想感情。标题一般交代写作的缘起、对象、时间、地点、背景以及诗歌类别等信息。 示例1 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译文: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 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解析:不看题目,误以为是赞扬山中的美景,但写作的目的其实是留客,欣赏美景只是个理由罢了。 示例2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译文: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 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背景:朱庆余曾得到张籍的赏识,而张籍又乐于荐拔后辈。因而朱庆余在临应考前作这首诗献给他,借以征求意见。 解析:单看内容是写新媳妇准备见公婆,看题目才知道作者是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与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 练习与积累 知人论世,参看注释 “知人论世”最早是由孟子在《孟子·万章下》提出来的,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经文论家的发展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来使用,即“知人论世法”。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 “论世”指的是:诗词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这是诗词产生的土壤。如杜甫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中。比如《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杜甫是现实主义作家,必然会借其诗反映“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揭露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 “知人”指的是:诗人多变的人生经历,诗人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个人荣辱融入到自己的诗作之中。如李煜、李清照的词作,便写尽了自己人生的悲欢离合。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写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正是诗人只身流落金华,又见丈夫赵明诚的遗著《金石录》,睹物思人而发出的无限感慨。李煜在亡国之后,被赵匡胤囚禁,写下了《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以及《相见欢》中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愁绪。 a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 北朝战乱 尚武 精神 北朝战乱频繁,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彪悍,在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尚武精神。《木兰诗》就是典型的女子“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例子。 南朝安定 男女 情思 南朝尽管政权频繁更替,但与动乱的北方相比,社会是比较安定的。士大夫享乐之风延及民间,因此男女艳情几乎成了这一时期的乐府诗歌的唯一主题。《西洲曲》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作

文档评论(0)

dsw285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