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问题”教学讲座讲义.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知识共享! 认识黄爱华 “大问题”教学模式最先由数学名师黄爱华老师提出。黄爱华老师是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全国第二届小学数学教学评比一等奖;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专家;教育部组编教育家成长丛书《黄爱华与智慧课堂》作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特聘专家;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大问题教学”倡导者与实践者。 ?他说,“什么都可以耽误,教育却不能重来。想想,如果教师一节课没上好会有什么后果?”也许有人会说,“教师天天上课,一辈子要上多少节课,一节课没上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我们走进“没上好”的课堂会发现,老师的精神是充满挫败感的,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认识是模糊的,甚至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错误的。并且,老师再来重上,学生的学习还是低效的。所以,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又严谨的工作。 我们是否有这样的习惯? 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一套问题,把课堂教学变成一个由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连续不断地匆忙紧张地应对教师提问的过程。 问的都是些什么样的问题? 有唱答式问题——由学生集体回答“对”与“错”; 有猜谜式问题——学生必须答出教师已经准备好的答案才算对; 也有启发性问题——但教师又往往舍不得在课堂上花费许多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它、争论它,主要担心后面的问题问不完。 这大概就是在我国中小学课堂上普遍上演着的“教案剧”,我们已经看惯了。 教师提出问题固然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但学生总是被动的,教师之所以精心设计一套问题,还是希望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思考。但这样一来,却限制了学生自己的思路,回避了学生真正的疑点,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只有学生经由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才可能是主动和积极的。 “大问题教学”主要是针对目前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从听课观课中发现,小学数学课堂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第一,大多数教师仍然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教学技巧性上。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关注提问的指向性和精确性,他认为这是为了“牵引”而“问”。而真正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为了不教”而“问”、“为了不问”而“问”的,显然这是有待我们努力的;第二,由于教师缺乏大格局信念,数学教师的着眼点更多局限在知识的分解上,呈现的问题依然是“花费较短时间的即时思考型问题”。但是,真正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应该是既能包揽所学知识点,又能引发学生思考、探究、拓展延伸。因此,我们需要去寻找这样的问题;第三,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学定教”、“先教后学”理念,但是在实践中,数学课堂教师的提问存在繁、杂、小、碎的现象依然没有改变,无法真正达到给予学生空间的目的;第四,“教”与“学”不相和谐,甚至严重脱离,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一问到底”的现象依然普遍。因此,找到一种真正是以学为核心的教学,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强调给予学生大空间,呈现教育大格局的模式,于是就提出了“大问题教学”。 一种有生命力的新型课堂 大问题很多时候呈现的是这一节我们要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以前的教学是目标导向,现在我们的实践,不妨从问题进入,一个、两个或三个问题,让孩子们知道,今天的学习,就是要解决这几个问题;以问题导学,让孩子们知道为什么要研究这几个问题;“有什么不同”,怎么解决问题。 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就是要让自己的课堂变成开放的课堂,让出黑板,让孩子去“爬黑板”。让孩子在他的学习工作纸上写,这才是最好的。 举个例子吧,比如我在教“圆的认识”时,是这样提“大问题”的:“圆形的下水井盖为什么不会掉下去?”这个问题其实来源于美国公司招聘员工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把下水道盖子做成圆形”的第一个答案:不会掉下去。 这个“大问题”的提出,是为了抓住本节课直指本质的核心——“不会掉下去,是因为被一些线段卡住了”,这些线段就是直径。而直径,恰恰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处,有了直径的认识,就可以继续认识半径和圆心。课堂上学生为了解决这个疑问,会不停地摆弄学具,找原因,自己探索和发现直径,重建知识形成的过程。 我们所说的“大问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能触及数学的本质。这个本质不仅仅指的是数学知识或技能的关键,而且还指基本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又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之内,是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实”; 第三,“大问题”的结果不唯一,思维方式多元; 第四,“大问题”还必须是有繁殖力的,能引发学生不断提出新的问题; 第五,“大问题”一般源于学生提出的“雏形问题”。? 所以,“大问题”是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指向学生的问题意识,便于全面落实“四基”,能够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逻辑结构,可以生成一种新的教学结构,更具有思维的开放性,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的新型课堂教学方法。 举例:“巨人的手印” 夜晚,巨人访问我校,在黑板上留下了他巨大的手印,你能根据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哆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