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神经结构及信号.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神经结构及信号.ppt

扩散膜电位 离子跨膜流动的动力 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平衡造成的化学位能差,如Na+胞外浓度[Na+]o为胞内浓度[Na+]i的9倍,不言而喻Na+离子自由扩散引起的净内向通量(内向通量—外向通量)应大于零。 离子跨膜的电位能差。 平衡条件 膜两侧的各组分的化学电位应该相等。 膜两侧应在宏观上表现电中性。 胞膜内外重要离子的浓度 标 本 膜内浓度/(mmol·L-1) 膜外浓度/(mmol·L-1) Na+ K+ Cl— Na + K+ Cl— 鱿鱼巨轴突 蛙缝匠肌 猫运动神经元 49 410 40 15 125 1.2 15 150 9 440 22 560 110 2.6 77 150 5.5 125 离子平衡电位 是指无论某种离子跨膜浓差有多大,总有一个跨膜电位,使该种离子内外向通量平衡,此时该离子电化学位能差总和为零。 K+ 平衡电位 电位能差: △Ek = ZkiF m 化学位能差: △μk = RTIn 平衡条件下: △Ek十△μk=0 k = ln K+平衡电位 k = -59lg k =-77 mV 膜电位为-77 mV时,K+内向和外向扩散相等,净通量为零。 静息膜两侧离子浓度 静息条件下膜状态 1、离子浓度: K+——外高、内低 Na+和Ca2+——外高、内低。 2、电位: 内低、外高。 3.3.2 离子浓度差的维持机制 (1)离子泵的主动转运机制:钠钾依赖性ATP酶,生电泵:sodium-potassium pump; calcium pump 离子泵: 运转——出3 Na+ 、进2 K+;出Ca2+ (2)静息神经细胞膜对K+的高通透性: 膜通透性: K+——高 Na+和Ca2+——低 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鱿鱼巨轴突对各离子电导率比是 gk : gNa : gCl = 1 : 0.04 : 0.45, K+不断地外向扩散造成了胞内正电荷的缺失,是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机制。静息电位接近于K + 的平衡电位,但不能等同,因为尚有其他离子的作用及其它机制。 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K+ is more concentrated on the inside than the outside, and Na+ and Ca+ are more concentrated on the outside than the inside. 2 ion pumps: sodium-potassium pump; calcium pump 在静息状态下的神经元,K+的浓度是里高,外低;Na+和Ca2+是里低,外高。 Na+—K+泵 K+通道蛋白 钾通道的结构 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3Na+ 2K+ gK Na+ Na+ K+流 静息膜活动的结果 离子泵使Na+和Ca2+离子在膜外蓄积,膜形成了一个坝,挡住了Na+和Ca2+离子的自由透膜。积累了巨大的化学势。 膜电位使Na+和Ca2+离子也具有了巨大的电势。一旦膜对Na+阻碍作用消失,便会在电势和化学势的双重推动下,迅速地流入细胞内。 膜电位是另一个坝,挡住了K+离子的自由透膜,离子泵使K+离子在膜外蓄积,积累了巨大的化学势。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 * * (一)化学突触 化学突触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神经系统,其信息由化学物质传递,这种化学物质被称为信使,如细胞内分泌的激素,神经激素等 化学突触在神经通路上既是定向开关又是换能装置,它们将神经冲动的电信号暂时转换为化学信号,然后又恢复为电信号。 化学突触结构 (一)化学突触 化学突触包括突触终扣、突触囊泡、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内,最重要的一种蛋白质是突触素I(SynapsinⅠ)。 在突触后,已鉴定的成分是膜受体、突触后增厚(PSD)和使PSD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酶。 化学突触信号传递 (二) 电突触 主要存在于无脊椎动物与某些低等脊椎动物。 电突触是两个神经元紧密接触的部位膜的缝隙连接(gap junction),两层膜间的间隔只有2~3nm,连接部位的神经元膜没有增厚,存在沟通两细胞胞浆的通道,两神经元之间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