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分析 刘明兴 章奇 一、导论 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其对企业微观行为的一个基本判断之上,违背本地禀赋 结构的企业在资金的配置效率和投入要素的技术效率方面将低于遵循比较优势 的同类企业。反映企业效率的高低要求我们测量每个企业真实的经济效益,但这 似乎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要素价格可能被扭曲,官方统计的企业财务数据 也许并不能够反应企业的真实状况。在国际的同类研究中,对于企业真实经济效 益的测量需要详细的企业抽样数据。因此,为了在微观层面上寻找比较优势理论 的实证证据,我们需要利用多个指标来同时对企业的效率和行为进行衡量。 在本文中,我们利用1995年第三次工业普查的行业和个体抽样数据,对中国 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在多个层次上进行分析。所谓企业的技术效率,是指企业在 等量要素投入条件下,其产出离最大产出(生产可能性边界)的距离。其基本测 量方法由Farrel(1957)和Afriat(1972)首先提出来的。测量技术效率的具体方式 包含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两种。本文沿用了参数方法,即先估计一个生产函数, 确定各种生产要素对产出的贡献,然后将不能被要素贡献所解释的部分视为企业 的技术效率。由于下文中对具体的效率指标估计值取了绝对值,所以它越大,企 业的技术效率就越低。 计算企业的技术效率仅仅是研究工作的第一步。重要的是如何去解释同一行 业内部不同企业之间及不同行业之间在技术效率上存在的差异。不过遗憾的是, 尽管技术效率的参数估计方法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对企业技术效率的高低进行解 释方面,文献中一直都没有统一的理论框架。就针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实证工作方 面,姚洋(1998,2000)的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意义。他主要强调来自于所 有制、对外开放、企业规模、技术研究等因素的影响,并对企业技术效率的高低 引入了如下解释变量:企业规模虚拟变量、所有制虚拟变量、不同所有制企业的 资产比重、地区虚拟变量、行业虚拟变量、国有企业的科研支出等等。结果表明, 1 企业规模、私有化、引进外资等因素均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效率。本文的重点 则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的框架之上,即强调企业自身投入结构的选择对于技术效 率的影响。 在下述计量分析中,我们首先利用随机抽样(37716 个企业)的数据样本, 按照随机生产前沿函数的计算结果,对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分解。而后,我 们对数据样本进行一定的修正,并引入一些表达行业特征的变量,以反应技术效 率的估计中可能存在的偏差。最后,对于一些不符合我们理论预期的行业,将给 予单独讨论。 二、基于总体抽样数据的企业技术效率分析 1 本部分的分析是建立在姚洋(1998,2000 )的研究结果之上 ,该项研究首 先对工业普查的 36 类行业数据按照 10:1 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接着采用参数 方法估计了各行业生产的随机前沿(要素的产出弹性),由此得到每个企业的技 术效率。在具体的估计中,姚洋将企业的销售收入(千元)代表企业的产出,企 业的劳动力为职工人数(人),资本投入为固定资产原值(千元)。其中,采纳销 售收入做为衡量产出的指标,可以使技术效率能更好地反应企业的实际经营状 况。由于数据样本的限制,估计中没有考虑中间投入和人力资本的作用。 相对于姚洋对技术效率的解释,我们增加了一些新的解释变量,具体的计量 方程式如下: 1 为了估计企业的技术效率,姚洋(1998,2000)采用了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随机边界 生产函数模型。该模型的定义为: ,其中,y 为第i ln y A  a ln L  b ln K  v  u i i i i i i 个企业的产值,L 和K 是它的劳动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