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血吸虫病健康教育讲 座 东至县教体局 东至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二0一七年十一月 血吸虫病基本知识 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5种,即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和湄公血吸虫。在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故通常将日本血吸虫病简称为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基本知识 血吸虫病基本知识 血吸虫病基本知识 从尾蚴经皮肤感染至交配产卵最短需23~35天,一般为30天左右。 【钉螺】 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是本病传染过程的主要环节。 血吸虫病基本知识 血吸虫病基本知识 一、 易感季节 血吸虫病的高发季节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由于春季桃花汛、水位上涨或久旱逢水,感染性钉螺大量逸出尾蚴;二是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大批下水,发生血吸虫感染。一般每年4—10月为易感季节。各类流行区的血吸虫病高发季节稍有不同。水网地区以天气炎热的5~8月高发,而湖沼地区为5~9月,山区多在6~9月。 血吸虫病基本知识 二、易感人群 不同种族和性别的人对日本血吸虫均易感。从事农业和渔业生产的农民、渔民、船民常是血吸虫病的高危人群。另外,儿童往往喜欢游泳、嬉水,亦为高危人群。非流行区的人群进入血吸虫病重流行区活动,较本地居民的急性感染发病率为高,病情更重。 血吸虫病基本知识 三、易感环境 人畜常到、粪便污染水源严重、感染性钉螺密度高的地方水体中的尾蚴密度高,是血吸虫感染的易感环境。水网地区的易感环境常在村庄附近,群众生产、生活常到的地点,或船户、渔民停泊处附近,或灌溉沟渠内。湖沼地区多为地势低洼、地形复杂、积水不易排出及家畜放牧的地点。山丘地区常在居民区附近的沟渠、小溪、池塘、稻田及家畜放牧的地方。 血吸虫病基本知识 四、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 尾蚴是感染终宿主的阶段,主要通过皮肤、粘膜与疫水接触而感染,其钻入体内大约10秒。多通过插秧、田间管理、割运湖草、抢收早熟作物、游泳洗澡、洗衣、洗菜、淘米、捕鱼捉蟹,抗洪抢险等方式感染。尾蚴侵入的数量与皮肤暴露面积,接触疫水的时间长短和次数成正比。 血吸虫病基本知识 五、危害性 血吸虫病给个人和社会均带来严重的危害。急性血吸虫病病情凶险,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晚期血吸虫病常导致患者劳动力丧失,儿童可出现生长发育障碍,妇女可影响生育;慢性血吸虫病可使劳动力下降。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患者因长期的医疗负担和劳动力下降或丧失导致贫困的事例屡见不鲜。甚至在一些地区,由于大量劳动力的丧失,使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缓慢、滞后,人们生活水平难以得到快速提高。所以血吸虫病也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一大障碍。 血吸虫病基本知识 1.急性血吸虫病潜伏期平均为40日。主要临床表现:①发热:一般在38℃~40℃之间,间歇热型多见,热程2周至1个月。②过敏反应:可见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③消化系统表现:腹痛、腹泻,便血、肝脾肿大。④其他表现:可有咳嗽,少量咯痰,肺部干、湿罗音,亦可出现肾损害表现。 2.慢性血吸虫病:轻者可无任何症状及体征,有症状者表现为慢性腹痛、腹泻、大便带血,或有里急后重,脓血便,肝肿大明显,轻度脾肿大,乏力,消瘦等。 3.晚期血吸虫病(分4型)(1)巨脾型:脾明显肿大,质地坚硬。(2)腹水型:出现腹水,可有肾损害表现。(3)结肠增殖型:有腹痛、腹泻、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不全性肠梗阻,左下腹可触及条索状肿物。(4)侏儒型:有晚期血吸虫病症状,并有身材矮小,性器官发育不良或不发育,第二性征缺失,一般智能正常。 血吸虫病基本知识 血吸虫病基本知识 六、动物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 血吸虫病是人、畜(兽)共患疾病。日本血吸虫的宿主除人之外,我国已发现有牛、羊、马、驴、猪、犬、猫、家兔、沟鼠、黑家鼠、黄胸鼠、姬鼠、狐、豹等42种哺乳类动物。哺乳动物对日本血吸虫几乎都易感。感染血吸虫的动物种类多、分布广、活动频繁,随地排出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孵出毛蚴再感染钉螺,发育成尾蚴,转而危害于人,进一步加剧了血吸虫病的危害性。滩地上牛粪中的虫卵量占整个滩地野粪总虫卵的90%;敞放的羊、猪因其粪便易污染水源。野生动物中的各种鼠类因其活动频繁,不易被消灭,在一些地区的血吸虫病传播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血吸虫病基本知识 七、血吸虫病治疗和预防 1、吡喹酮是治疗血吸虫病的有效药物,国家免费提供。青蒿琥酯、蒿甲醚是具有杀灭血吸虫童虫作用的预防药物。 2、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预防晚期血吸虫病的发生和发展。 3、不接触疫水,就不会感染血吸虫病。 学校的血防健康教育做什么 对中小学生进行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血吸虫病防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改变危险行为(不到易感地带水域游泳、戏水等),防止感染血吸虫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