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序一
慧心 圆照 博观
宥臻
中国的文学,如一条长河,滥觞于先秦经籍、诸子百家,此后
便滔滔万里,直奔大海。在这过程中,气象万千,风光旖旎。诗、
骚、汉魏赋与乐府、六朝古诗、唐诗宋词、元明清小说戏曲,已经
不足以概其美妙。我辈当代之人,若能尝鼎一脔,便足以称斯世之
富贵一族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留下来的经典名篇,含有中华民族的特有精
神气质,这就是真、善、美三者合而为一。中国古人对美的追求,
有“中和”作为最高的原则,也有“虚静”那种美妙的感受。
曹丕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目前,我还不敢望
于自己,也不敢望于今之人,因为这目标太大,使命太重。然而,
古代文学作品,起码是有教育的意义与功能,可以育人、立人,这
毋庸置疑。古人早已说过:“温柔敦厚《诗》 教也,疏通知远
《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恭俭
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这些文学教育,古来
已经长期形成了传统。其实,古代文学还有认知的功能,孔子说
《诗》有“兴观群怨”的用途,还可以让人“多识草木虫鱼之名”。
-1 -
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也可以“观”古人之情状心态的。
跨
越 读文学作品,而观乎古代,尚友古人,就足以自娱。
时 其实,文学作为古典,就是古代的经典,虽说为古,其实常新,
空
的 既为经典,便为不朽。古典作品,有着恒久之美。过去之人,未来
文 之人,同我们今天的人一样,可以感受到《楚辞》的神话想象与浪
学
漫精神,可以感受到《史记》之美,不愧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对
话 《离骚》”,也可以感受到陶渊明的醇而淡、王摩诘的诗中禅、杜子
美的海涵地负、李太白的超逸绝伦、苏东坡与辛稼轩的豪放、柳三
变与李易安的婉约……。这些作家作品,既是美的教育,又是人性
之陶冶。此外,上自先秦经籍,下至元明清戏曲小说,何尝不是教
育!古代文学,是我们人生的师范、精神的食粮,是我们洗心之清
泉、脱俗之陶炉。
古人说,世间灵气,多钟情于女子。谢小灵,就是这样一位有
灵气的女子。女子的审美直觉,先天便有异于男子:细腻、深婉、
丰富。因为她们较为感性,正好有益于文学的欣赏。你想,如果文
学的欣赏,都是依赖于纯理性,那还有什么美感可言?谢小灵的长
处,在灵性直觉、感性体验,是男子们所难以企及的。所以,她对
古代文学的读赏,带有温婉的性别特征;她的文字,是水灵灵的,
如山中的清泉,如早晨的微风,如原野的小草,自有一股清秀自然
的美,也自有一种隽永的气息。透过她的文字,可见她的心灵对古
代文学的独特理解。她说蒋捷《虞美人·听雨》写尽流浪人的漂泊
意识、身世之感,说他心灵中有一个悲情世界。她以细腻的感受,
体察古代诸多作家,都有悲情的一面。她用心听出了纳兰词“明月
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中,“纯真
赤诚、忧伤感将打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 。凡此感受,便是灵气女
子的独特妙悟。
-2 -
当今人之幸福与不幸,于同一时空那样怪异地组合在一起,我
们身处其中,未必能全部看得清楚。三十年来,国民的生活水平已
经提高,大多数人基本上达到温饱不忧。可是,精神是否便富足了
呢?未富足又是因为什么?其实,古人说“读书品自高”,而读古代
的文学作品,更能令人精神气质改变,变成精神的富足者,否则,
如何说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啊!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鉴赏,前几年有人写成了书,称之为“学”,
这自然是好事。但此鉴赏之事,经常是在有基本学养之后,依靠着
鉴赏者自己的再度创造,也就是说主观性非常强。当然,古代文学
鉴赏,自然有一些诀窍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昔年,我曾读到
傅庚生先生的《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一书,也读到周振甫先生的
《诗词例话》、 《小说例话》等书,觉得古代文学鉴赏,不仅依靠
一般的文学常识和美学知识,更需要古代文学的“慧心”,也即“圆
照”、 “博观”之后的自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