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生物化学特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性粒细胞生物化学特点 (1)中性粒细胞的颗粒结构含有三种颗粒、分泌泡及溶酶体。 1)嗜天青颗粒:又称初级颗粒,在早幼粒细胞中数量最多,颗粒中含有髓过氧化物酶、溶菌酶及较多的水解酶。 2)特异颗粒:又称次级颗粒,其中含有乳铁蛋白、溶菌酶等,颗粒膜上有多种CD抗原和受体,如:CD15、CD66、CD67、CD11b、CD18及细胞色素b、层黏连蛋白R、玻连蛋白R、趋化三肽受体(FMLPR)等。 3)白明胶酶颗粒:含白明胶酶、溶菌酶。 4)分泌泡:其标志酶是碱性磷酸酶。 5)粒细胞的溶酶体:溶酶体内含60多种酸性水解酶。初级溶酶体与吞噬小体融合,即形成次级溶酶体。 (2)中性粒细胞质膜功能蛋白 1)趋化性受体:膜上有多种趋化性受体,如:高表达的两种IL-8受体、C5a受体、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LTB4受体,趋化三肽受体(FMLPR)是第一个被证明的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受体。 2)调理素受体:该受体包括免疫球蛋白IgG、IgA受体和补体分子C3受体。中性粒细胞能够识别经过它们调理的异常颗粒或免疫复合体。 3)细胞因子受体:如PAF、G-CSF、GM-CSFI、IL-1、TNF等。 4)黏附性蛋白:CD11/CD18复合体,其是粒细胞表面极重要的功能蛋白,主要介导细胞-细胞及细胞-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其表达不足或缺乏可直接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趋化作用。 5)G蛋白:通过G蛋白中性粒细胞介导了跨膜信号,在偶联中传递信息。 6)质膜的标志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5,-核苷酸酶等。 (3)粒细胞表面标记(CD抗原) 1)基本表达在粒细胞上的抗原有:CD16b和CD66。 2)以粒系为主的有:CD15和CD65。CD65是特异性髓系抗原,强表达在成熟粒细胞表面。 3)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都有较强表达的抗原是:CD13、CDw17、CD32、CD87、CD88、CD89、CDw92、CD93、CD156、CD157、CD163等。CD13在原粒细胞胞质中表达比膜早,在AML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4)造血干细胞抗原有:CD34和CD99抗原,其中CD34抗原最重要,其表达在早期造血干、祖细胞表面;此外,还表达在约40%的AML和60%ALL中。 (4)粒细胞的生化代谢 1)DNA和与RNA:正常时,幼稚粒细胞与成熟粒细胞DNA的含量一致;白血病细胞的DMA含量通常比正常细胞高。 2)蛋白质代谢:粒细胞在其成熟过程中有许多功能蛋白的合成及储备,到其成熟阶段则完全丧失蛋白质合成能力。 3)核苷酸代谢:中性粒细胞具有完全合成嘧啶核苷酸的能力,但不能从头开始合成嘌呤核苷酸。溶酶体的释放导致核酸的降解。 4)糖代谢:中性粒细胞储存大量的肝糖原,中性粒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酵解,为其吞噬功能提供能量。糖原从中幼粒细胞开始储存,随细胞成熟而逐渐增加。 5)环核苷酸代谢:中性粒细胞的环磷酸核苷(cAMP)是第二信使分子,也参与糖原磷酸化酶的激活。正常时,ATP由腺嘌呤环化酶催化而生成cAMP;磷酸二酯酶可催化cAMP的降解。 6)脂代谢:中性粒细胞含有脂质,其被激活时可依赖它们产生重要的信息传递介质(脂质介质),如PAF、LTC、PGG等。 7)Ca++代谢:在中性粒细胞被激活时,Ca++浓度可以增高,胞内Ca++浓度的增高可以提高中性粒细胞对各种刺激的反应。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