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心肌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doc

重视心肌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重视心肌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上海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教授诸骏仁   心脏损伤时的血中生化标志物检测值异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诊断标准之一,多年来一直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一般认为,反映急性心肌损伤的理想的生化标志物应具备的特点主要有:高度心脏专一性;心肌损伤后很快增高;增高后持续较长时间;容易检测;可很快得到检测结果(在1小时内);其诊断价值已经临床证实。迄今为止,尚无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标志物。   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约有25%的AMI病人发病早期没有典型的临术症状;约50%左右的AMI病人缺乏心电图(ECG)的特异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在诊断AMI时尤为重要。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心肌损伤的血液生化档志物已从早先的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旧称GOT)、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等酶学检测发展到目前的多种早期标志物(如肌红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碳酸酐酶Ⅲ,C反应蛋白,淀粉样蛋白A,血栓前体蛋白,可溶性纤维蛋白,P-选择素,糖原磷酸化酶BB,等等)和确定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cTn)等],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更趋增强,分析技术更趋成熟,测定方法更趋简便,检测时间更趋快速,在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等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这些新的灵敏、特异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尤其是cTn)广泛应用,AST、LD及其同工酶以及β-羟丁酸脱氢酶等在诊断心脏疾病时已逐渐少用以至不再应用。   由于对冠心病研究的深入和早期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心肌损伤现在有可能在发病早期甚至是亚临床期即被检测得,因此有人提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的概念,涵盖了包括隐性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AMI等在内的各种因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引起心肌缺血以至梗死的症状。“微小心肌损伤”(minormycocardialdamage,MMD)的提法,因其概念模糊,容易引起误解,而已逐渐少用。   新的心肌标志物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还带来许多问题,例如:如何准确地评价一种心肌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如何确定一种心肌标志物的参考值和决定水平?如何正确地进行检测操作?如何加快检测速度?如何合理使用病人近旁检验测定(POCT)仪器?如何推进心肌标志物的检测标准化?等等。临床医生和医学检验人员要增进联系,携手研究,共同发展和提高。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接受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才能在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不致落伍。   CK-MB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生化标志物的“金标准”为临床广泛应用,已有二十多年了。分析测定CK-MB的方法主要有电泳、柱层析、免疫抑制、免疫沉淀以及其他免疫方法。其中,电泳或免疫抑制分析主要采用测定活力(U/L)的方法。1985年,Chan等首先报道了CK-MB质量分析的方法。CK-MB质量分析的方法测定其蛋白浓度(micro;g/L),避免了活力测定方法中可能遇到(如巨CK等)的干扰。CK-MB质量分析方法采用抗CK-M抗体和抗CK-B抗体或采用CK-MB抗体,适合于自动化分析,具有高度的灵敏性(最低检测限lt;micro;g/L)和准确性,测定时间短(最快仅需7min),明显优于其他分析测定CK-MB的方法,1990年后逐渐被广泛接受。为使CK-MB质量分析标准化,AACC成立了专门的标准化委员会,最近已研制成功采用重组基因技术的CK-MB参考材料(Rck-2)。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