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方法的广州——中国城市化的现代性问题130911.doc

作为方法的广州——中国城市化的现代性问题130911.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为方法的广州 ——中国城市化的现代性问题 罗成** * 作者简介:罗成,中山大学中文系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文艺美学与文化研究。本文属于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公民社会想象”(10YJCZH103)研究成果。本文的删减版曾发表于《文化研究》第14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这里是保留了“毛式城市现代性”和“列车与立交桥”两个部分的全文版本。 (中山大学中文系,广州,510275) 内容摘要:近年受到热议的“逃离北上广”现象背后,隐藏着中国城市化现代性的重要问题。1949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道路,依次历经了“毛式城市现代性”和“经典城市现代性”的两个阶段。前者诉诸尊严政治,后者吁求明日田园,但共同趋于浪漫化和理想化,城市化乌托邦得以实现的背后却是更多复杂现实的遮蔽。以城与村的纠葛为城市异象表征的广州,凭村际群落的地方性经验,展现了一种生态城市现代性的本土实践。进而,广州作为方法还向中国城市化现代性提出了更值思考的问题:现代性实践如何能够重塑流动个体与现代大都市之间的归属认同。 关 键 词:广州,现代性,城中村,村际群落,生态城市,身份认同 一、“北上广”的位置图绘:现代中心与本土边缘 近年来,伴随高房价、蚁居族等现象,“逃离北上广”这个颇具噱头色彩的口号应运而生。无论大众媒体还是官员百姓,都在纷纷热议。2010年底,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了3卷本的“逃离北上广”图书系列,分别为《北京太势利》、《上海太昂贵》、《广州太竞争》。尽管有着炒作之嫌,但从刺眼的标题上,还是可以把捉到这个华丽时代背后的某种集体无意识的焦虑、困惑与纠结。 所谓“逃离北上广”,是指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中的年轻人,由于房价居高不下和生活压力益增,试图以退出一线城市、回到二三线城市的方式,重新选择生活和工作的道路。但是,仅仅过了一年,“逃回北上广”这个更富戏剧性意味的口号又被大众媒体铺天盖地抛在了社会面前 于德清:《年轻人为什么又逃回“北上广”》,《新京报》2011年7月17日;北岸:《年轻人为何“逃回北上广”?》,《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7日;贺兰:《逃回北上广:无处安放的青春》,《南方都市报》2011年10月28日。。从逃离到逃回,归去来兮之间,夹杂着无名大众的希望与失望、退避与不舍、理想与现实的重重矛盾。其实,在这一看似悖谬的现象背后,潜藏着“北上广”作为大都市典型代表所蕴含的中国城市化的现代性问题。在高房价、强压力的表象下面,无论是逃离还是逃回,这里所隐涉的其实是一个稍不留神就会轻易忽略的关键问题:人与城市的关系。按照著名文明史家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的说法,城市就是一个巨型的容器。但我们再仔细辨认一下,我们所生存的城市,究竟是一个温暖如归的“ 于德清:《年轻人为什么又逃回“北上广”》,《新京报》2011年7月17日;北岸:《年轻人为何“逃回北上广”?》,《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7日;贺兰:《逃回北上广:无处安放的青春》,《南方都市报》2011年10月28日。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北京、上海、广州同为中国社会寄托现代性梦想的“容器”,它们却又各自拥有交织了传统与现实的某种微妙差异。从文化心理来看,北京是数百年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上海则是近代以来迅猛兴起的经济中心。至于广州,虽然一直是中国进行海内外贸易的重要口岸甚至唯一口岸,但很少自认为是什么“中心”。相对于北京、上海那种“双城记”的抗衡与较劲,广州的确一直颇显边缘。从地理位置来看,由北京、上海到广州,的确可以由点带线,勾勒出一条中国东部一线城市的黄金连线。但就历史地位而言,广州的城市影响力却在近二十年来落在了京沪两地的后面。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借助改革前沿的地理和政策优势,广州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一度以其经济和文化影响全国,形成了短暂的“三足鼎立” 杨东平:《城市季风》,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365-371页。局面。但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上层建筑力量的强势介入,伴随上海浦东的开发,广州再一次被上海赶超。同时要注意,其实“广州”往往总是被隐匿在了“广东” 杨东平:《城市季风》,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365-371页。 因此,本文想尝试做的是,回到作为一座城市的广州,去探寻它在中心城市之外所可能包蕴的别种经验及思考空间。显然,在“北上广”的同质化能指的背后,其实有着一种异质化现实的差异。北京、上海代表了中国大都市的“现代中心”型实践取向,而广州则意味着一种别样的“本土边缘”型实践经验。 二、毛式城市现代性:尊严政治及其悖论 毋庸置疑,近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引起的剧烈变化,最重要的表征便是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国人将自己对现代性的理想和抱负寄托在了GDP高速增长的衡量标杆上,举国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则更是这一梦想实现的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