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连接原理与工艺焊接方法概述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弧焊 ? ? 1810年,Humphrey?Davy在电路的两极造了一个稳定的电弧——电弧焊的基础。 1881年, Nikolai?Benardos在碳极和工件间产生了电弧,金属棒或金属丝可以送进这个电弧并熔化。 1890年, Benardos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焊接法,用金属棒代替碳棒作为电极,焊接过程中电极熔化,充当热源和填充金属。 1907年,Oscar?Kjellberg发明了涂层焊条,使焊缝质量显著改善,电焊技术得到突破。 一战期间,舰船等装备的需求刺激了一批廉价、快捷的焊接技术的发展; 二战期间,航空业有色金属(镁、铝)连接的需求刺激了新的焊接技术的产生。 1801年,?Humphrey?Davy在首批电弧实验中使用电池作为电源。 Benardos在碳弧焊实验中使用一台22马力的蒸汽机驱动直流电机,用150个电池来发电。单是电池的总重量就达到2400kg。 Thomson在发明电阻焊机时使用了变压器。?? Oscar?Kjellberg使用110V直流电压电源,他让电流通过一个装满盐水的桶,从而把电流减小到适当的水平。 1905年,德国AEG公司生产了焊接发电机。由三相异步电动机驱动,其特性适合焊接,重1000kg,?电流250A。 ? 焊接设备的发展 19世纪末以前没有出现电焊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合适的电源。 直流电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适合用于电弧焊。焊接变压器很快变得受欢迎,因为它的价格较便宜,消耗能源相对较少。?? 20世纪50年代末,固体焊接整流器问世。最初使用的是硒整流器,接着很快出现了硅整流器。此后,硅可控整流器的出现实现了电子控制焊接电流。这些整流器现在都普遍使用,尤其是用于大型焊接电源。 焊接逆变器的出现是在电源上最引人注目的发展。伊萨首个逆变器模型造于1970年。但是逆变器在1977年以前没有普遍用于工业。1984年,伊萨推出140A“Caddy”?牌逆变器,重量只有8kg。 ? 早期焊机 现代焊机 上世纪70年代出现电弧焊机器人。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 1 焊接方法概述 2 材料熔焊原理 3 材料焊接性与焊接工艺 4 弧焊原理与工艺 目录 1 焊接技术概述 1.1 焊接基本原理 1.2 焊接技术分类 1.3 焊接技术发展历程 1.4 常见焊接方法 焊接是通过适当的物理化学过程使两个或两个以上分离的固态物体产生原子或分子间结合而形成永久性连接。 不仅在宏观上建立了永久性的连接,在微观上也建立了组织上的联系。 1.1 焊接基本原理 固体是依靠键作用结合在一起的。以金属材料为例,结合力为金属键。 以双原子模型为例,两个原子之间的存在短程的引力和斥力;原子间距离为r*时合力为零,原子将处于稳定状态。当两者的距离偏离r*时两原子之间将存在引力或斥力,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双原子相互作用模型 从理论上讲,要达到焊接的目的,只须使两个工件 表面紧密接触,两个表面的原子间相距接近r*即可。 实际上,即使经过精密加工的金属表面,从微观上也是存在凸凹不平。同时金属表面常伴有氧化膜、杂质原子吸附以及水分、有机物吸附层,这些都会妨碍金属表面的紧密接触。 为了使金属表面紧密接触,就需要能量,有两种形式: 压力 热量 压力可以破坏接触表面的氧化膜,使待连接处发生局部塑性变性,增加有效接触面积; 热量可以使接触处金属达到塑性变形或熔化状态,并使该处的氧化膜迅速分解,并增加原子的振动能,促进扩散、化学反应、再结晶和结晶等物理化学反应。 每种金属实现焊接所必须的温度和压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温度越高需要的压力越小,熔化焊接可以不需要压力。 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二者并用,使分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同种或异种)接触处原子扩散、再结晶、化学反应和结晶等过程,从而形成共同晶粒的过程。 金属材料焊接又可以表述成: 焊接与钎焊(或胶接)的区别 a)钎焊; b)熔钎焊; c)熔焊 通过加热和加压提供焊接能量外,还必须注意,金属表面的氧化物一旦去除,就要避免在焊接过程中再次形成表面膜,特别是氧化物。因此几乎每一种焊接工艺都要在焊接过程中排除大气,即对焊接区域进行保护。 焊接保护的方法很多,可以使用焊剂、保护气氛或者在真空中操作。 总之,焊接连接必须满足四个方面的要求: 通过加压或加热提供必须的能量; 去除表面的氧化物; 避免大气污染; 控制焊接冶金。 1.2 焊接技术分类 自百年前电弧焊发明以来,现代焊接技术已迅速 发展成为制造工业中的重要技术。 现在已有90余种工艺。 采用了热、电、光、声、磁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热源。 应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的控制技术。 焊接方法名类繁多,而且新的方法仍在不断涌现,因此如何对焊接进行科学的分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第一层次,

文档评论(0)

喵咪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