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实验探究题 离子的检验.doc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实验探究题 离子的检验.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授课教师 张娟娟 学校 万全区第一初级中学 课时 1课时 课题名称 实验探究题------- 离子的检验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铵根离子的检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离子检验的实验的设计来引导学生抓住问题实质,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 从具体的探究题中找出检验对象,并且加以检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整体 感知 我们这几天一直在啃得“糖葫芦”探究题,我们利用前几节课介绍了提出问题与实验结论的关系,我们还介绍了猜想假设的方法分别是?设计实验我们发现往里面装的内容主要有两种,分别是? 思考回答: 质量守恒猜想法 极端猜想法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让学生从整体认识探究题 实验探究题 ---离子的检验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确定学习目标 教师提示: 我们今天开始进行酸碱盐的复习,而酸碱盐由什么构成?所以我们今天进行四种基本离子的检验。分别是? 学生思考: 离子构成 氢离子、氢氧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铵根离子。 让学生明白学习范围。 设计 实验 检验 单个 离子 教师提问: 1我们以酸碱中和为情景根据自己的猜想如何设计实验呢? 别忘记取样、操作、现象、结论。 教师提示: 2盐中没有共同的离子常见的碳酸根离子如何检验,铵根离子呢?我们用哪个知识点检验更好? 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回答: 酸多,实质检验氢离子。 方案:石蕊溶液、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 碱多实质检验氢氧根离子。 方案:酚酞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等 学生思考: 3.使用离子对,跟碳酸根一对的有,钙离子,钡离子,氢离子。 方案一:取待测物,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通入石灰水,变浑浊。则含有碳酸根离子。 方案二:...... 方案三:...... 培养学生抓住物质性质多个维度思考问题 两个离子混合时检验 教师提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会有几个离子混合在一起时,我们应该如何检验?我们以氢氧化钠变质为情景来探究。 学生回答: 是否变质:检验碳酸根离子 变质程度检验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当两种离子混合时应该先加入足量的中性的氯化钡溶液,检验并除去碳酸根离子,再检验氢氧根离子。 通过问题的发现,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习惯。 多离子混合检验 教师提问: 如果我们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时,会立即出现气泡吗?一下多离子出现时各自反应的先后顺序分别是什么?请画出曲线图。 学生思考回答: 可以看成酸与碱先反应。以此类推一般多种离子混合时,有酸则酸先反应。(当出现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的物质时除外。)学生完成曲线图。 挖出问题实质 应用 实战 反思 升华 作业 教师提问: 这是我们二次模拟的35题,大家看一下步骤1,实质是检验什么离子?步骤2,实质是检验什么离子?步骤三检验的是什么离子? 教师提示: 通过这些内容的复习和试题的训练,我们对于以后做这类型题应该如何思考呢? 教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离子的检验,但是会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下去后请把专题中的探究题做完,感受一下离子的检验。 学生思考: 步骤1.检验氢离子。但是当时没有看清关键词,加入一定量后变红。判断错误。 步骤2.检验钙离子。不能检验氯离子,因为氯化钠中也含有氯离子, 步骤3.是多个离子混合检验,酸先反应,所以先看到气泡,后有沉淀 学生回答: 先找物质从而确定离子,利用物质的性质用准确的语言将问题表述清楚。 落实应用,在应用中发现思维的漏洞 反思升华 板书 设计 实验探究题 --离子的检验 氢离子 氢氧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 铵根离子 找物质 定离子 检验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关于酸碱盐中离子的检验,先进行单个离子的检验,然后二个离子的检验,接着进行多个离子的检验,并且在后来以曲线图的形式展现,最后以中考模拟35题把知识点进行串联,学生对于知识点掌握不错,就是在实际应用中对于采用哪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时,简单一点还行,一旦拐弯较多时,就无从下手。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训练。

文档评论(0)

dsw285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