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环境教育舒伯特鳟鱼钢琴五重奏.PDF

音乐课程环境教育舒伯特鳟鱼钢琴五重奏.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音樂課程融入海洋議題 舒伯特: 《鱒魚鋼琴五重奏》 台灣因四面環海,所以教育部認為應該讓學生們充份了解海洋運用課堂內講解及實地操作了解亦 是一種設計海洋教育方式。 台灣是個海島國家,生活、語言中自然而然會有海洋意識,例如,在 1970 年代小學國 語課本中「天這麼黑,風這麼大,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例如教科書中「海 海人生」、「海報」、「洋人」等語詞,看似沒有直接講述,都可以引申出許多海洋教育的 延伸教學。 鱒魚 生態介紹 (Salmo playtcephalus) 鱒魚屬鮭目,鮭科,是一類很有價值的垂釣魚和食用魚,全世界大約也只有 10種左右。它們通常都 棲息在淡水中,有幾種到繁殖季節會遊入海中。鱒魚和大馬哈魚同目同科,有親密的親緣關係。現在 不少地方都很和重視人工繁殖和飼養鱒魚。 鱒魚主要屬於兩個屬,大馬哈魚屬和紅點鮭屬。大馬哈魚屬包括大馬哈魚和幾種鱒魚,紅點鮭屬 包括幾種也可以稱為紅點鮭的鱒魚。這兩屬鱒魚的區別主要在於它們的身體的顏色不同,嘴上面的犁 骨及牙齒的形狀不一樣。紅點鮭屬鱒魚在比較黑的膚色上有紅色或者乳白色的斑點。紅點鮭的旬船形 而不是平直的。大馬哈魚屬的鱒魚膚色比較淡一些,上面有紅色或者黑色的斑點,牙齒比較稀疏。 由於生理結構不規則,身體的顏色和大,鱒魚是最難分類的魚類之一。加上人工飼養和雜交以及外來 品種的引進,使得鱒魚的分類更加複雜。有幾種原先劃分為斑鱒屬的鱒魚現在普遍認為應劃歸大馬哈 魚屬。褐鱒魚是現在唯一劃為斑鱒魚屬的鱒魚,也是鱒魚中的瀕危動物。 鱒魚一般棲息在比較涼的淡水中,尤其是湍急的溪流和較深的池塘裏。原先主要產於北半球,現 在被廣泛地引入世界各地。它們的食物主要是昆蟲、小魚和它們的卵以及甲殼類動物。鱒魚在春天和 秋天產卵,雌魚在河底砂礫層中挖出洞來,然後把卵產在洞裏。那些棲息在海中的鱒魚這進修也會返 回內河產卵。卵孵化的時間大約是 2—3個月,剛孵出來的小魚苗離開洞以後,依靠浮游生物為生。 紅點鮭屬鱒魚包括溪鱒、湖鱒、海鮭等幾種,大馬哈魚屬包括虹鮭、山鱒、金鱒等幾種。 金鱒是一種色彩不一定很漂亮的鱒魚,土生於北美洲西部高山地區清澈的河流中。歐洲海鱒原先 是歐洲比較常見的鱒魚,現已廣泛地引進到世界各地適合於它們生長的水域。 由於鱒魚是許多人理想中的垂釣和食用魚,世界各地每年都大量捕撈,因此,全世界大多數野生山海 鱒、山鱒等鱒魚都數量銳減,陷入瀕危狀態。 鱒魚五重奏 (The Trout Quintet)是舒伯特所寫的一首五重奏樂曲的通俗稱呼。這首五重奏在 Otto Erich Deutsch的舒伯特作品目錄裡的正式名稱是「 A 大調鋼琴五重奏Op.114」,作品編號D.667 。而 「鱒魚」只不過是第四樂章的副題,而並非整個五重奏的名稱。這首作品於1819 年完成,當時舒伯 特只有22 歲,亦是他一生唯一的一首鋼琴五重奏樂曲。 與一般五重奏不同之處是,這首五重奏是一首由鋼琴、低音大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及小提琴一 起合奏的樂曲。一般的五重奏並沒有低音大提琴,但有兩個小提琴。 舒伯特這首 A 大調五重奏與通常的鋼琴五重奏不同,不是那種鋼琴加絃樂四重奏的標準形式,而 是鋼琴與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這樣四件絃樂器的組合,亦即比標準形式少了第二小提 琴,而以低音提琴取代。再者,這首曲子有五個樂章,這一點也與眾不同。因為第四樂章是採用舒伯 特本人的歌曲《鱒魚》的旋律而作主題與變奏,所以此曲俗稱《鱒魚五重奏》。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舒伯特最美妙動聽的室內樂佳作,甚至也是鋼琴室內樂這個門類的一頂桂 冠。整個基調是浪漫而愉快的,情懷坦蕩,自由自在,而且始終充滿了歌唱性。第四樂章不用說了, 歌曲《鱒魚》的旋律你應該是很熟悉的,或許還會唱呢。即使是有點激動不安的第三樂章,也是歌唱 性很強,還偷空來兩句溫柔的,帶點安撫性的。A 大調通常都比較爽朗,而舒伯特此曲又特別流暢。 在鋼琴與絃樂器,以及大小各提琴之間的輪番歌唱中,年輕的舒伯特想必是自己也深深陶醉進去了。 這首五重奏,A 大調,D667 ,作於1819 年,其標題因其第四樂章變奏曲主題采自舒伯特 1817 年 所作的歌曲《鱒魚》旋律而命名。此曲乃舒伯特與其好友、男中音歌唱家佛格爾在北奧地利旅行時, 受到博文加納熱情款待,因此而受博文加納委託而作,首演于博文加納府邸。其 5個樂章為: 1.活潑 的快板, A 大調,古典奏鳴曲式。開頭以鋼琴彈奏三連音音型,起連接全曲的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