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简要(1).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应用写作概说 第一节 应用文写作发展沿革 (产生和演变) 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后期—应用写作萌生 (未有文字前已有应用写作活动) 二、商周时期——应用文雏形 1.最早应用文:甲骨卜辞——宗教活动的产物 2.钟鼎铭文:(贵族间订立的契约是我国最早的私务文书) 3.春秋战国时期: 《尚书》最早且完整的文章总集(应用文总集) 三、秦汉时期——应用文体的成型 1.秦朝:统一文字、统一文书体制 ⑴文种:“命为制,令为诏” ;臣下 → 奏 ⑵订立三制:避讳、抬头、用印 2.汉朝: “公文”在汉出现 P5 四、魏晋六朝时期——应用文发展的自觉时期(应用文理论的构建时期) 曹丕——《典论·论文》(文章归为四类八体) 挚虞——《文章流别论》(第一部文体学专论) 5. 刘勰《文心雕龙》(第一部写作和应用理论的汇集) 五、唐宋时期——应用文的成熟时期(高峰) 韩柳“古文运动” 、一文一事制度 2. “应用文”一词的出现: 苏轼《答刘巨济书》P7 六、元明清时期——应用文写作的繁荣 刘熙载著《艺概》(论述“应用文”的特点) 七、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应用文的更革与新变 北洋政府1916年7月重新公布《公文程式》 ——第一次对“公文”概念明确解释 P8 八、新中国成立至今——应用文写作大发展与新的繁荣 2000年8月国务院发布新办法 第二节 应用文的含义、特点、作用与分类 一、含义:P10 具有直接效用和一定体式的文书、工具 二、主要特点: 1 .实用性:(应用性)本质属性、最重要 、最根本 2 . 模式性:(规范性)——“定型化” 3 . 真实性: 4 . 时效性:时代性、及时性、有限性 5 . 简明性:提倡开门见山、句式简洁 三、作用:P11 第三节 应用文的内容要素—主旨和选材 一、主旨(主题): 1.作用:灵魂、统帅——决定应用文质量的首要因素、整合文本的基础 2.要求:正确、鲜明、集中 二、材料: 材料的作用:物质基础、根本保证 选材的原则:P19 1.?紧扣主旨 2.务求真实 3. 选择典型 4.选择新颖 第四节 应用文的形式要素 ——结构、语言与表达方式 一、结构:P20 (一)含义和特点: 1.含义:篇章结构、谋篇布局 2.特点:规范性、条理性 二、语言 (一)语言特点: 1.以社会化的书面语言为主(忌个性化语言、方言、口语) 2.关键部分使用模式化、规范化的语言:P26 承启 开头→主体:“现将------如下:”、 “特作如下××” 衔接用语 主体→结尾:“总之”、“综上所述” 3.合理使用书面辅助语言: (图形、表格、公式、符号) 4.在句式和句型上有特定的要求: (陈述句、无主句、祈使句) (二)语言运用要求 准确、简洁、朴实、得体 (一)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应用文写作基本表达方式:1.叙述: (以顺叙为主,有时也可用倒叙和分叙,以第一、二人称为主)要求:概括、直接、真实 2.说明:要求:准确、简明 3.议论:要求:重事实数据 、重逻辑性 、重科学性 第一节 公文概述 一、公文的概念:P33 二、公文的特点 P35 1.法定性:作者、公文效用、制发程序 2.工具性 3.规范性 4.时效性 三、公文的作用 P37 ⒈指挥和指导作用 ⒉规范行为作用 ⒊联系协调作用 ⒋宣传教育作用 ⒌凭据记载作用 四、公文的分类 P39 (一)按发文机关所属系统分: 1.党的机关公文条例:14种 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特有5种: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 2.行政机关公文办法:13种 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特有4种:命令、议案、公告、通告) (二)按行文关系分: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三)按内容是否涉及机密:秘密公文(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普通公文 第二节 公文规范 一、文种规范:P41 (一)文种选用原则 (二)避免文种混乱现象: 混用、生造、误用 二、行文规范:九条(《条例》、《办法》第四章) 行文精

文档评论(0)

喵咪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