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归经学科知识.ppt
2. 疏密波 是疏波、密波自动交替出现的一种波型,疏、密交替持续的时间各约1.5秒。能克服单一波型易产生适应的缺点。常用于止血、扭挫伤、关节炎、气血运行障碍、坐骨神经痛、面瘫、肌无力、局部冻伤等。 3. 断续波 是有节律地时断、时续自动出现的一种波形。断时,在1.5秒时间内无脉冲电输出; 续时是密波工作1.5秒。能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常用于治疗痿证、瘫痪等。 四、注意事项 1. 电针刺激量较大,要防止晕针。 2.调节电流时,不可突然增强,造成弯针或折针。 3. 电针器最大输出电压在40v以上者,最大输出电流应限制在1毫安以内,防止触电。 4.心脏病患者,应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 5.在接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输出量宜小。 6.孕妇亦当慎用电针。 三、行针手法 行针又名运针,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一)基本手法 1.提插法 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做上下纵向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 2.捻转法 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 (二)辅助手法 1.循法 针刺入腧穴后如无针感,或得气不显著时,医者用手指沿针刺腧穴所属经脉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轻柔地循按或叩打的方法。 2.刮柄法 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从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 3.弹柄法 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用手指轻弹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 4.搓柄法 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或内或外如搓线之状单向捻转的方法。 5.摇柄法 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进行摇动,如摇橹或摇辘轳之状。 6.震颤法 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作。 四、毫针补泻手法 (一)单式补泻手法 1.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为泻法。拇指捻转时,补法须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用力为主;泻法须以大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用力为主。 2.提插补泻: 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3.疾徐补泻: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反之,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4.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5.呼吸补泻: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反之,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 6.开阖补: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压为泻法。 7.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施行均匀地提插、捻转的手法,即为平补平泻法。 ( 二)复式补泻手法 1.烧山火 视腧穴的可刺深度分为浅、中、深三层(天、人、地),先浅后深,每层依次各作紧按慢提(或用捻转补法)九数,然后退至浅层,称为一度。如此反复操作数度,即将针按至深层留针。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补法。多用于治疗冷痹、虚寒性疾病等。 2.透天凉 方法是针刺入腧穴后直插深层,按深、中、浅的顺序,在每一层中紧提慢按(或捻转泻法)六数,然后插针至深层,称为一度。如此反复操作数度,将针紧提至天部留针。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泻法。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 五、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一)晕针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 原因: 多见于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饥饿、或大汗、大泻、大失血之后,或体位不适,以及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此症。 症状: 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欲吐,精神疲倦,血压下降,脉沉细。严重时会出现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 处理: 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剌之针迅速取出; 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温开水或糖水,可渐渐恢复。重者在上述处理后,可选水沟、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等穴指压。亦可灸百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