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历程教材编辑.ppt
3、三大文化集团的合流 华夏(中部与北部地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黄帝、炎帝) 东夷(山东、河南东南、安徽中部:大坟口文化、龙山文化、青莲岗文化)(蚩尤、、后羿) 苗蛮(湖北、湖南、江西一带:大溪岭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伏羲、女娲) (二)、夏朝文化 特征: 1、工具形态由石器、陶器过渡到青铜器 2、农业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3、确立了私有制 4、建立了中华文化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政权。阶级社会-文明社会的曙光在中国大地初现。 (三)、殷商的神本文化 A、1、甲骨文的出现,标志中国文字进入了成熟阶段。 2、有册有典-中国最早的一批文献 3、青铜器 标志古代中国已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栏 B、商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特色。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礼记.表记》 (四)、西周 《诗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1、创立了宗法制度—周人确立了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度,起影响深入了中国社会的机体。 2、制礼作乐—确立了把尊卑等级关系固定下来的礼制和与之相配合的情感艺术系统(乐) 3、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思想,皆肇事与此。 (五)、春秋战国—元典时代 1、背景(1)、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史记.太史公自序》 (2)、文化大盛,“百家争鸣”,产生了一系列奠定日后中国文化基础和历史走向的文化原典 2、百家兴起及其学派特征 兴起的目的—“救时之弊” 儒家 继承了西周史官以天命和人德相配合的思路。“畏天命,畏圣人之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历史观:信而好古 社会伦理观:以仁释礼 守旧而维新,在即将消亡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封建大一统宗法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能成为显学的重要原因) 道家 尊崇天道,倡导“无为”,醉心于个人对社会的超脱。 法家 在治国方略上主张严刑峻罚,在文化政策上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是秦朝统治天下的政治理论) 墨家 兼爱,非攻,节用,天志,尚力 阴阳家 运用阴阳消长的模式来论证社会人事 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都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 3、华夏族的最终形成 经过长期的征伐,融合,中国燕山以南。长江以北的黄河中下游及淮、汉流域广大地区的居民,已基本上融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而不再有华夏与蛮、夷、戎狄的区别。这些居民在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礼仪文化等方面已趋一致。 (六)、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1、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 秦朝—罗马—孔雀王朝 汉朝——罗马 2、新兴地主阶级生气勃勃,开拓进取,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恢弘的追求。 3、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 A、秦朝 (A)、 书同文 车同轨 度同制 行同论—以法为教,在各地设立“三老” 地同域—废封土建国制,又大规模移民开发边疆地区,传播中原文化 增进了各地人们在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文化心理的共同性,从而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焚书坑儒—开君主思想专制的恶例 B、儒学独尊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吕氏春秋.不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汉书.董仲舒传》 C、经学兴起 (官方哲学) 尊《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东汉又增加了《孝经》《论语》,合称七经) 西汉立五经博士,并推行“以经取士”的选官制度 传经之学和注经之学成为了专门的学问。 今文经与古文经之争 D、佛祖西来 (七)、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近四百年的战乱与割据打破了帝国的一元化政治,以儒学独尊为内核的文化模式崩解,取而代之的是文化多元发展的局面。 1、玄学崛起—新的文化思潮 “有晋中兴,玄风独振”《宋书.谢灵运传》 美学上“重神理而遗形骸”“重自然” 山水诗,山水画 2、道教创制—体现中华民族重现世的民族性格 酝酿于东汉,发展于魏晋,至南北朝时寇谦之、陆修静清理民间道派,首次用“道教”一词统一道派。 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宗教仪式、道德戒律 陶弘景以“天子师”之尊构造道教神仙谱系 道教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宗教至此基本定型 3、佛教的发展 4、儒、玄、道、佛的相互冲突与整合 5、胡汉文化的碰撞 (八)、隋唐—文化的隆盛时代 1、背景 均田制、科举制、“欲崇重今朝冠冕, 不须论数世之前”等一系列打击门阀贵族的制度,让大批寒门士子登上政治、文化的舞台。 隋唐文化具有一种明朗、高亢、奔放、热烈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