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思想史二讲述说明.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社会思想史二讲述说明.ppt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二节 对于社会思想(史)的评价;三、各家综述 1.日本学者中同意把社会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或民主主义思想理解的:波多野鼎、小泉信三、米田庄太郎、平材初之辅、岛中雄三、汤川和夫等。 2.较多的注重社会间的思想,如:波格达斯(高岛善哉)波多野鼎、程逸樵、钟兆麟。 3.注意社会生活思想,如波格达斯、高岛善哉、加田哲二、本田喜代治、孙本文、王守礼、龙冠海等。 4.有人注重社会行动,如高岛善哉、徐逸樵、钟兆麟等; 5.注重社会理想(乌托邦)的有施存统和郭真等。;第三节 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第四节 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原始社会的社会思想;二、原始宗教与社会习俗所体现的社会思想 1.原始宗教:人们对于自然和现实社会的歪曲的反映(定义) 2.图腾崇拜:自然崇拜:日、月、地、山、水、火…… 祖先崇拜: 灵物崇拜: 图腾的社会作用。 个案:鄂伦春族的“乌力楞”生产组织(分肉) 美国社会学家波格达斯:在初民社会,“民众思想”是受制于“风俗的”。 3.原始道德观念 纯朴:蒙昧的道德观念(私有制)中包含了氏族社会的社会思想,不合社会的行为准则。;第二节 古代神话中反映的社会思想;;三、对人民英雄的歌颂 1.女娲 补天。 2.羿 射落天帝的九个太阳之子。为民除害。 3.大禹 治水。大公无私精神。 4.廪君;四、古代神话所反映的社会思想之特点 1.它是非常粗浅、简单而不发达的; 2.它是各不相关,没有系统的; 3.古代神话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较多。 4.只是隐约反映出一些社会生活、社会和社会进化的思想,而没有抽象的社会思想。;第三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思想;二、神权社会思想 1.宗教迷信 2.夏“服天命”。上帝为自然与社会之主宰。上帝有惩罚之能力。 2.帝神的体系(殷人) 帝——下帝(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意志)——天子——百姓。商代崇拜祖宗元神。 3.社会是神主宰下的社会 马克思:根源不是天上,而在人间(奴隶制理想社会模式)。“神权社会”。;三、关于行为规范的思想(德——礼——孝思想体系) 1.德 “德为个人修养(《尚书盘庚》)。” 德——善(行为)(内在修养) 社会生活、社会角色——行为自控 2.礼 礼是完成德的行为规范。“礼”(《尚书》)是德之外化。 3.孝 孝为礼是具体表现(孝思想)。 殷人崇尚孝道的社会作用: (1)不忘礼先与血缘关系(氏族家长制) (2)超人于纯厚不作乱 (3)效忠殷王,俯首听命 国家:头脑国家:创新立国 躯干国家:学习头脑国家;第二节 西周宗法制反映的社会;第三节 西周的“礼治”思想;第四节 周公旦敬天、明德、保民思想;二、周公的三种社会思想 1.敬天 周公以天命思想来说明周王朝说话的合法性(受命于天)。王权授予有德行的人。 2.明德(敬德) 德是伦理范畴,指人对规范的体会。周公德行,日的有二:(1)以德调查人际关系,等级次序;(2)利用宣扬德行来柔化被统治阶级的意志。 3.保民 1)保民即:施德行(天命)于尊祖敬宗,施于人等。就是说,不要激怒人民,社会才能稳定。“民之所俗,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武王)。 2)周公认为,保民是天命的体现,天的意志是靠人民的意志来体现的。 3)强调人民之间与人关系不要互相残伤,虐杀,应相敬相让,敬养寡弱。 4)对于不合礼治,不利社会稳定的因素,要多加注意,防止越轨行为发生。 5)周公的保民思想,就是怀柔办法,让人民安于现状,听其统治。 ;第四章 春秋时期的社会思想;第二节 管仲的社会思想;第三节 老子的社会思想;二、寡欲、无知、知足 1.寡欲 老子认为一切社会冲突与纠纷都是因为人民的欲望太多。主张“无欲”,即“寡欲”。 无欲——寡欲——俭——啬。 2.无知 要使人们寡欲,又必使人无知,无知才能无欲。只有人们都无知识无智慧,才能寡欲。 知识:1)欲望对象;2)造成“不知足”;3)造成“不知止”(以之为实现欲望的手段)。 3.知足 只有无知才容易知足,故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所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评价]本质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信不足,有不信);三、愚民与无为 在老子的理想社会模式中,有“圣人”之说。他认为圣人治理社会须两点:一是愚民,二是要无为。君子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1.“愚民”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民”。“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愚民政策之鼻祖。 愚民与自愚思想和无知、知止思想通之。 2.“为无为”(无为) 1)老子认为,圣人管理社会就是要“为无为”。如有谁想有所为,必然是自食其果,而毫无作为。只有自己无所为,其结果才能无所不为。 2)“无为”本质是一种以退求进、以无为求有为的策略。“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 3)老子的“无为“思想不是主张在斗争中求生

文档评论(0)

youngyu0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