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一、文化概念教学精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史一、文化概念教学精品.ppt

夏商周官制特点 1、三代由启开端 2、族权与政权合一 3、职责分工逐渐明确 周代:巫史 行政 中央:三公—— 六卿—— (二)封建君主制(战国——明清) ☆秦朝官制 中央—— 地方—— ☆唐朝官制 中央——三省六部制 地方——州、县 二)名实变迁 1、王—— 先 秦: 秦汉以后: 唐 朝:亲王,郡王 太平天国: 2、宰相—— 秦汉以前: “萧规曹随” 隋唐以后 三)基本特征 1、君权至上 2、行政一元化; ● 中西方教权认知度 ●一元化倾向 3、官职品阶制 二、选官制度 一)亲贵合一,世卿世禄(三代) 子承父职,兄终弟及 二)军功、招聘制(春秋战国) 三)察举征辟制 ●察举制: ●征辟制: 四)九品中正制 中正官 九品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五)科举制度 (一)初创期(隋朝) ●南北朝 察举制——“以文取人” ,“对策落第” ●隋朝 废止旧制 隋文帝、隋炀帝: 设进士科 (二)确立期(唐朝) 1、科举类别 ●制举; ●常举 2、科举科目 3、考中与仕途 ●科考不易 ●入仕复考(吏部应考) (三)兴盛期(五代宋元明清) 1、制度日趋完善 ★统一称谓 ★严格考题 ★糊名誊录制 3、科举日益诱惑 ●当官更容易 废除吏部“身言书判”应选制; 推行“特奏名制” *实力·时运  ●“士子”特权扩大 (四)科举舞弊 ●考生 夹带;枪手 ●考官 ●皇帝 (五)科举制度评价 ●问题 1、认知片面性 2、形式主义之害 ●科举制成就 1、选举大权收归中央; 2、培养与任用密切结合; 3、科举考试有一定合理性 第六章典章制度(下) 第二节教育制度 一、官学 萌芽原始社会 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 伏牺氏教民结网捕鱼 神农氏教民制耒耕作 一)确立时期(夏商周) (一)教学机构:乡学;国学 国学:大学;小学 大学:辟雍;泮宫 (二)教学内容:六艺: 特点:1、全面发展; 2、官师合一 二)繁荣时期(汉唐时代) 中央官学——太学; 地方官学——郡国学 1、规模巨大 西汉:“五经博士”50人 东汉:太学生 2、设立中央管理机构 隋朝国子监 3、办学形式多样 唐朝为例: ★六学(直属): ★ 二馆(旁系):弘文馆(隶属门下)、 崇文馆(隶属太子东宫) 专科教育:律学------ 4、对外开放 ●吉备真备 ●阿倍仲麻吕(晁衡 )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 三)发展时期(宋元明清) 1、服务科举 2、专科教育 3、重视最高学府 隋 唐:国子监 元代以后:合一 北京国子监(安定门内成贤街) 二、私学 (一)初创期(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以前:学在官府,学不下移; 春秋晚期: ●私学产生意义 (二)停滞期(秦朝) 严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史记·秦始皇本纪》:焚书坑儒 (三)发展期(汉——清) 1、坚持两种层次教育 ● 汉代:小学,经学; ●宋元:蒙学;经馆 教材内容: 2、重视学术研究 私学不同于官学—— (汉)马融、郑玄;(清)顾炎武--- 3、教育对象不限 私学与官学不同—— ● 私学生源广泛 体现孔子“有教无类”思想 官学 私学 ● 私学生命力极强 (二)传统乐器 八种材料: 代表性乐器—— 编钟(八音“金”);竽(“竹”); 琴(“丝”);箜篌、琵琶 竹林七贤-----阮咸 (三)音乐信息资源 “二十六史”:乐书、乐志、音乐志 《史记·乐书》: 《旧唐书·音乐志》——   初唐:“八部乐”  武周:“六十三曲----  (四)传统音乐特点 1、突

文档评论(0)

youngyu0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