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医内科学--消渴.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中医内科学--消渴.ppt

* ③消渴与渴病(尿崩症)(非教材内容): 消渴 渴病(尿崩症) 相同点 均有口渴多饮、尿频量多。 不同点 伴多食易饥、消瘦、尿甜等症,尿糖阳性,血糖升高。 多奇渴狂饮,饮水不止,一日断水可死亡;尿量多,日排尿量少者2500ml,多者可达10000ml以上;尿清如水,尿比重在1.010以下,尿糖阴性,血糖正常。 3、相关检查: 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 葡萄糖耐量试验 尿糖、尿比重 血尿素氮、肌酐 血酮 二氧化碳结合力 血钾、钠、钙、氯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辨病位: 上消: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为突出者; 中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 下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 辨标本: 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 初起——以燥热津伤为主 阴虚 病久——气阴两虚为主 阴阳俱虚。 辨本症与并发症: 本症: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 并发症:痈疽、眼疾、耳聋、肺痨、水肿、胸痹心痛、中风等。 2、治疗原则: 治疗大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结合具体病情,做相应处理: 活血化瘀; 清热解毒; 健脾益气; 滋补肾阴; 温补肾阳。 3、证治分类: ⑴上消 ⑵中消 ⑶下消 ⑷伴发情况 ⑴ 上消 肺热津伤证 肺热津伤证 主症:口渴多饮,口舌干燥。 兼次症:尿频量多,烦热多汗。 舌象:舌边尖红,苔薄黄。 脉象:脉洪数。 证机概要:肺脏燥热,津液失节。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减。 常用药: 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藕汁→生津清热,养阴增液 黄连、黄芩、知母→清热降火 加减: 若烦渴不止,小便频数,而脉数乏力者→选用玉泉丸或二冬汤。 ⑵ 中消 ①胃热炽盛证 ②气阴亏虚证 ①胃热炽盛证 主症:多食易饥。 兼次症: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 舌象:苔黄。 脉象:脉滑实有力。 证机概要: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或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常用药: 生石膏、知母、黄连、栀子→清胃泻火 玄参、生地黄、麦冬→滋肺胃之阴 川牛膝→活血化瘀,引热下行 加减: 大便秘结不行→用增液承气汤润燥通腑,“增水行舟”。 ②气阴亏虚证 主症: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 兼次症: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 舌象:舌质淡红,苔白而干。 脉象:脉弱。 证机概要:气阴不足,脾失健运。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代表方:生脉散合七味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怀山药、甘草→益气健脾 木香、藿香→醒脾行气散津 葛根→升清生津 麦冬、五味子、玉竹→养阴生津益胃 加减: 肺有燥热→加地骨皮、知母、黄芩清肺; 口渴明显→加天花粉、生地养阴生津; 气短汗多→加五味子、山萸肉敛气生津; 食少腹胀→加砂仁、鸡内金健脾助运。 ⑶下消 ①肾阴亏虚证 ②阴阳两虚证 ①肾阴亏虚证 主症: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 兼次症: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 舌象:舌红苔少。 脉象:脉细数。 证机概要:肾阴亏虚,肾失固摄。 治法:滋阴固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减。 常用药: 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固肾益精 怀山药→滋补脾阴、固摄精微 茯苓→健脾渗湿 泽泻、丹皮→清泄火热 加减: 烦躁,五心烦热,盗汗,失眠者→加知母、黄柏滋阴泻火; 尿量多而混浊者→加益智仁、桑螵蛸等益肾缩尿; 若烦渴,头痛,唇红舌干,呼吸深快者→用生脉散加天门冬、鳖甲、龟板等育阴潜阳; 如见神昏、肢厥、脉微细者→可合参附龙牡汤益气敛阴,回阳救脱。 ②阴阳两虚证 主症:小便频数,甚至饮一溲一,混浊如膏。 兼次症: 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或月经不调。 舌象:舌苔淡白而干。 脉象:脉沉细无力。 证机概要:阴损及阳,肾阳衰微,肾失固摄。 治法:补肾养阴,益阳固摄。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 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固肾益精 怀山药→滋补脾阴、固摄精微 茯苓→健脾渗湿 附子、肉桂→温肾助阳 加减: 尿量多而混浊者→加益智仁、桑螵蛸、覆盆子、金樱子等益肾收摄; 身体困倦,气短乏力者→加党参、黄芪、黄精补益正气; 阳虚畏寒者→酌加鹿茸粉0.5g冲服,以启动元阳,助全身阳气之气化。 ⑷伴发情况 ①瘀血 ②并发症 ①瘀血 消渴多伴有瘀血的病变。 上述各种证型,尤其是对于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或代,及兼见其他瘀血证候者,均可酌加活血化瘀的方药。 常用药:丹参、川芎、郁金、红花、山楂等,或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