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隐逸文化在城市风貌规划中的研究与应用
林志明,张瑞霞,赵栩
摘要: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的灵魂,城市风貌则是城市特色的具体载体。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城市风貌
特色越来越单一,城市文脉淡化,历史资源保护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首先通过隐逸文化内涵挖掘,
阐述其特定文化意义,进而,剖析隐逸文化与城市风貌规划的内涵关联,并以桃花源高速联络线两厢风貌
规划为例,从定位、功能、景观、建筑四方面探讨重要地段区域如何将城市文化与城市风貌在具体空间规
划中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延续城市文脉,突出城市风貌特色的目标,为相关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隐逸文化,城市风貌规划,桃花源镇
引言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
对于城市而言,是风貌的根基,是特色的灵魂,是发展的源泉,其重要价值不言而喻。然而,
在快速城镇化和全球化经济的冲击下,我国城市建设在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单一风貌的特
征,城市文脉、特色逐渐消失,“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冲击着城市历来延续的风貌特
色。究其原因,其一在建设方面,以经济至上,除对立牌保护的文化遗产外,城市风貌特色
保护始终处于意识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步履维艰的境地,其二,在规划方面也难以提供有效
[1]
途径来解决城市特色和景观风貌控制的可操作性问题 。近年来,城市文化保护和塑造的呼
声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兴盛。城市文化塑造和历史文脉的延续,是城市发展转型背景下,城市规划学科亟需解决的
问题之一。纵观已有的研究,黄文柳等人基于文化和动态视角,以漳州市城市景观四线规划
研究为例,提出来景观规划 “三观”的技术路线,力求从历史观、整体观和系统观三方面弘
[1]
扬与发展漳州市城市景观特色 ;王思源等人以巩义市城市特色风貌规划为例,从宏观、中
观、微观三个层次确定了基于城市文化视角的城市特色风貌规划技术方法和内容体系要点
[2] [3-5]
。此外,更多文献侧重于城市文化研究领域 。从现有研究看,城市文化是城市风貌规划
中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文化遗迹集中的重点地段,其文化保护与传承是城市风貌规划的核心
要素。除此之外,主要对整体城市形象以及城市设计进行景观风貌的规划。由此,本次拟选
取城市新拓展的形象门户地段——高速互通口联络线两厢区域,进行基于文化视角的城市风
貌规划研究,跳出重点区域以现有历史文化遗迹为主体的空间,为新拓展区进行文化与风貌
融合的规划进行探索,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1 隐逸文化内涵解析
中国关于 “隐”最早的记载见于 《周易》,其曰“天地闭,贤人隐。”又曰: “遁世
①
无闷。”又曰:“高尚其事。”描述了贤者为远避小人而退藏隐居的状态 。对中国文化的
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儒家文化,其创始人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孟子也
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仕与隐中,文人自古而然,此种现象根植于中华
文化传统之中。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则生成于魏晋,它对这一时期乃至后世的“隐
逸文化 都有深远影响。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被称为 隐逸诗人之宗 ,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
” “ ”
②
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中国古典诗歌达
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
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其实,这并非
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
③
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
综上所述,隐逸文化,以简单朴素及内心平和为追求目标,回归自然,淡泊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19.基于GIS的烟台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pdf
- 020.国外历史城市空间布局与发展模式研究——以波兰古城克拉科夫为例.pdf
- 021.基于传统文化保护的都市边缘区文化设施规划——以深圳坪山新区客家世居文化为例.pdf
- 022.基于“乡愁”记忆延续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路径研究——以寿县古城十字大街为例.pdf
- 023.韧性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研究——以古北口村为例.pdf
- 024.碎片记忆——“传统巷院”空间保护规划研究——以四川西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pdf
- 025.隋唐长安城山川定位与空间构图营建模式研究.pdf
- 026.文化景观视角下的阆中山水城申遗路径探索.pdf
- 028.社会文化视角下南京老城南保护更新困境思考及建议.pdf
- 029.历史文化名村场所精神解析及保护策略探讨——以方顶村为例.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