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那些在青岛留痕的人们》教案
班级:高三6班
授课人:徐婷
课题:那些在青岛留痕的人们
授课地点:微机室
教学背景:
山东省暑期培训中提到的百会写写软件可以实现同步修改、交流,有利于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2)高三学生在材料的积累梳理方面还有欠缺,想要通过这堂课教给学生如何搜索、筛选、梳理、积累作文素材。
教学目标:
能利用网络搜寻曾经在青岛居留过的文化名人的相关资料,并有选择的摘抄。
能对摘抄的文字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评价。
学会协同学习,能使用“百会写写”修改、评价别人的文字。
通过学习加深对文化名人的了解,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协同学习,能使用“百会写写”修改、评价别人的文字。
教学难点:
对摘抄的文字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方法:
引导法、交流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交互式白板、电脑、网络
板书设计:见ppt附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每次写作文的时候,大家都抓耳挠腮,为没有论据而苦恼。其实,我们的家乡青岛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岛曾经汇聚了无数的文化名人,我们为什么不从身边取材呢?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这些曾经在青岛留痕的人们,以此来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来丰富我们的心灵家园。
当堂生成学习内容
教师提问:你知道曾经有哪些大师在青岛居留过吗?
学生列举
2、教师出示“思维导图”:我把大家刚才提到的名人分了分类,总结了这样的一张图。这些名字我们可能听说过,但是对于他们的生平事迹,我们了解的并不深入。这节课,我们将从中挑选5位文化名人,运用网络进一步了解他们。你们想要深入了解谁呢?
请每个小组的组长代表你们组的同学选择一位。
3、学习小组的组长挑选一个任务,教师在思维的导图中插入标记图标。
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教师出示范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在开始学习之前,让我们先看看范例。请大家打开百会写写的文件,找到共享给我,从其中找到“教师示例:沈从文”。这是我在阅读百度百科沈从文的资料之后所做的摘抄。从这段摘抄大家可以看出,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应该积累的基本知识:姓名、身份、经历、成就、为人……还有其他一些你有所感触的事情或语言;其次,阅读不仅指装下别人的思想,还要在别人的思想激发下产生自己的思想,所以在每一个事实之后,需要添加你的看法,写出你认为这件事表现了什么精神,给了你什么影响,能用到哪些文章中。
教师布置任务:现在各小组已经选定了自己感兴趣的一位名人,请大家按照“教师示例:沈从文”的样式新建一个文件,将文件名改为“你要了解的大师的名字+你的名字”,然后登录百度百科,查找他(她)的资料,按照所给的样式有选择的摘抄,写出阅读笔记。
教师示例:
姓名:沈从文(1902-1988)
身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经历: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建国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他的一生经历坎坷,从不识字的野娃子,到热爱文学的穷青年,再到教人写作的大学教授,他的知识来源于自然与生活,靠的是自己努力钻研的勤奋精神。
成就:
著有小说《边城》《长河》等,主要表现湘西的风土人情,他认为乡下原始、淳朴、自然的人性和人生,才是民族理想的精神和人生状态。解放后,他在中国古代服饰、瓷器等方面的研究也非常深入。
——人的潜力是可以无限发掘的,他的成就跨两个领域,说得上是干一行爱一行,做一行精一行。
——对于“美”的追求,是沈从文一生所执着的。在文学作品中,他构筑精神之美;在历史文物中,他发现艺术之美。对“美”的执着,推动他不断地前行。
其他:
(1)与夫人张兆和伉俪情深,成为一段佳话。
——爱情专一,这也是人性的美好所在。
(2)他曾经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
——专注于对人性中“爱”与“美”的追求,用自己的作品表现人性之光。对于作品不求是鸿篇巨帙,只求精致、扎实,能体现自己的意愿。
(3)他的墓碑正面是:“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这正是先生一生的追求:前一句是说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就能理解人;后一句说从个人可以看到整体,从特殊可以总结普遍规律。
(4)墓碑的背面是先生姨妹张充和撰联并书的:“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这是对他的高度评价:不折腰不盲从,他的文章像星斗一样熠熠闪烁;为人慈祥谦和,永怀一颗赤子之心。
四、交流讨论
1、写好的同学请将自己的文件共享,不要关闭,然后从“共享给我”中找到和你完成同一位大师资料搜集任务的同学的文档进行修改和评论。修改时不可以删除原来的文字,有要删除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