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家哲学原著选读第九章 宋明理学教学精品.ppt
第九章 宋明理学;二、宋明理学的基本课题
1.天道论(道德在宇宙中有根据吗?心性与天道可以贯通吗?)
2.人道论:
(1)心性论(每个人都可能成圣吗?)
(2)修养论(如何修养成圣?);三、宋明理学的分期及主要代表人物
理学的先驱是被欧阳修称为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孙复、石介。
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有五位,即“北宋五子”:一是周敦颐及其“濂学”,二是张载及其“关学”,三是邵雍及其“象数学”,其他两位即程颢、程颐兄弟及其“洛学”。其中,周敦颐和张载可谓是理学的真正奠基人。
南宋是理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出现了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等重要理学家。其中朱熹及其“闽学”或“朱子学”集道学之大成。陆九渊则是心学的创立者。
南宋后期,理学出现了朱、陆合流的趋向。
南宋灭亡,理学北传,元代出现了一大批理学大儒,理学又成为元人的统治思想。
明代理学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 ;四、宋明理学的基本特点;3、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根本道德原理,明确论证儒家的道德原理具有内在的心性基础,以存天理、去人欲为道德实践的基本原则。
4、为了实现人的精神的全面发展而提出并实践许多“为学功夫”即具体的修养方法,具体条目主要来自《四书》及早期道学的讨论,而特别集中于心性修养功夫。
;周敦颐;其诗曰:“闻有山林即去寻,亦跻方外入松阴,虽然未是洞中境,且异人间名利心。”
所住窗前杂草丛生,他却从不去锄,人问之,答曰:“与自家意思一般。”体现一种要与生生不已的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人生情怀。
;周敦颐处世超然自得,尘视名利,雅好山林,人格境界拔出流俗,对时人很有感染力。程颢青年时问学于周之后,“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程颢一弟子问学周后说:“如在春风中坐了半年”。
黄庭坚:“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王安石:“语连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一、天道观;二、人道观;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问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
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
;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
(伊尹:商汤妻陪嫁的奴隶,后辅佐商汤伐夏桀,汤后又辅佐三任商王)
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陋矣!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 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
;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故常泰无不足。而铢视轩冕,尘视金玉,其重无加焉尔!
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噫!弊也久矣!;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
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君子乾乾不息於诚,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後至。
诚无为,几善恶。
;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矣。
刚善,刚恶,柔亦如之,中焉止矣。
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诚精故明,神应故妙,几微故幽。诚、神、几,曰圣人。;邵雍;一、天道观;二、观物;以物喜物,以物悲物,此发而中节者也。
不我物则能物物,圣人利物而无我,任我则情,情则蔽,蔽则昏矣。因物则性,性则神,神则明矣。
;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
君子之学以润身为本,其治人应物皆余事也。
先天之学,心法也。故图皆从中起,万化万事生于心。(《观物外篇》)
;所谓皇帝王伯者,非独三皇五帝三王五伯而已,但用无为则皇也,用恩信则帝也,用公正则王也,用知力则伯也。;程颢;程颢死后,程颐为他作《行状》中说:“先生为学,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周茂叔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未知其要,泛滥于诸家,出入于佛老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
二程提出“经所以载道”,是针对经学的训诂学风。二程说:“今之为学者歧而为三,能文者谓之文士,谈经者泥为讲师,惟知道者乃儒学也。”“今之学者有三弊,一溺于文章,二牵于训诂,三惑于异端。”;一、天理与道;有道有理,天人一也,更不分别。
所以为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
道之外无物,物之外无道,是天地之间无适而非道也。
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二、心性修养论;生之谓性,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然不是性中元有此两物相对而生也。……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盖生之谓性,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便已不是性也。凡人说性,只是说继之者善也,孟子言人性善,是也。;执事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