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小园赋》蕴涵的园林美学思想及其成因
【摘要】:文学史上对《小园赋》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对其文学价值的探究中,近年,开始有学者从新的角度挖掘《小园赋》的新价值。园林史的学者也开始注意到《小园赋》的园林价值,但还没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笔者将从园林美学的角度对《小园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挖掘其蕴含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小园赋》 文学价值 美学思想
一、文学史上对《小园赋》的研究
庾信的《小园赋》写于北朝时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一直受到文人、学者们的高度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篇佳作被众多作品集选入,学者们对其蕴含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顾竺的《苍凉郁悒,忧思哀怨——读庾信小园赋》(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4期,第103页)首先探讨了《小园赋》的主题,认为这篇赋抒写了庾信屈体仕北的痛苦和深切的乡关之思,然后顾竺通过对《小园赋》的阐释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其主题。顾竺从美术的角度鉴赏此赋,发现庾信在《小园赋》中运用了国画散点透视法。这样结合其他学科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不仅有利于学科间的互相交流,更有利于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张宏义的《略论庾信的小园赋》(驻马店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第16页)中将《小园赋》分为五段详细阐释后,从艺术表现方面、语言运用、典故运用三个方面探讨了《小园赋》的文学特色。在艺术表现方面,张宏义从辞赋气势、对偶、句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在语言运用方面,张宏义分析了赋中不同的两种语言风格。典故运用方面,张宏义分析了赋中典故的贴切与灵活。
陈信凌的《“穿过象征的森林”——置于一个特定视野下的庾信四赋》(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8卷第3期,第4页)中从象征主义的视角研究了庾信的《小园赋》。首先,陈信凌从原文分析中发现,庾信在文中大量使用突接和复叠的手法,即前一句写小园景观之美,是个宜居之处,后一句却大异其趣,写人心枯发乱,时感悲畏。陈信凌认为庾信这样写是有深意的,他在文中说:“它喻示了作者一而再地投身于小园的虚拟化意念性行为,以及这种行为一而再地自行消解稀释的过程,展现了陆沉小园的艰难与虚妄。在这个意念性行为的总体设计上,小园是个与现时当下的生存环境相对立的处所,寄寓着作者逃逸现实挣脱俗世的强烈企求。”P75.他认为庾信这样写是为了彰显主旨。接着,下文中陈信凌分析了《小园赋》中“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等句子所蕴含的暗示,论述了《小园赋》中的象征特色。
贺劼的《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从小园赋看庾信的艺术成就》(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第23页)中除了论述《小园赋》中的词句、风格、典故外,还描述了赋中运用白描手法产生的效果。另外,贺劼还揭示了《小园赋》音律上的成就、意象的运用。接着,贺劼从庾信的家世、生平,文化背景阐释了庾信艺术成就的形成基础,最后,结合庾信的际遇与文化背景阐述了《小园赋》中蕴含的精神境界。贺劼在文中提到,他并不认为《小园赋》中的归隐是事实上的归隐,而只是寻求一种心灵上的安宁与超脱。笔者同意这种观点,笔者认为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小园”
的独特形貌。
刘凤祥的《占尽风情向小园——庾信小园赋鉴赏》(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年第12期,第57页)主要从庾信生平、借景抒情、典故、情调四个方面鉴赏《小园赋》,研究深度较浅,仅仅停留在普通的鉴赏上。
迄今,外国文献中还没发现对《小园赋》的研究资料。
二、园林史上对《小园赋》的研究
《小园赋》不仅在文学上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在园林史上也发现了它的重要价值。周维权的《中国古典园林史》中提到《小园赋》时说:“私家园林因此而形成了它的类型特征,足以和皇家园林相抗衡。它的成就尽管尚处于比较幼稚的阶段,但在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类型中却率先迈出了转折时期的第一步。”【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市: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48页。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市: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48页。
王毅在《中国园林文化史》一书中也有提到过《小园赋》,文中提到“但这前后的一些士人园林也已经主要以花木为艺术景观,此时花木的数量、品类、造型等就更多地依美学需要而定了。如庾信《小园赋》写园中有‘三竿两竿之竹’,可见配置之灵活” 【2】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M】.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5页。“庾信之园‘欹侧八九丈,纵横数十步,榆柳两三行,梨桃百余树’,这都是极言其小,实际情况虽不见得尽然,但仍可以看出空间条件变化之大,加之美学风尚的转变,所以此时的士人园林,即使如谢灵运庄园那样占有较大的地域,园林空间的艺术处理也与昔日不同” 【3】
【2】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M】.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